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古以来,民间文学的创作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的,并非一个单纯的审美过程。它有着充分的实用意义,是民众进行生产和娱乐的基本方式,可称之为“民间文学生活”。一提及民间文学,人们就会列举许多文本,诸如《白蛇传》《鲁班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并用书名号将文本的名称标识出来。在呈现样式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没有区别。而且,一旦采风记录下来,这一文本便
我一个星期有四个早读,每次一个多小时(因为经常不用出去升旗或做早操,就变成了超长早读)。最难上的是星期一的早读。 每次周一早上去班上,学生们的状态都很不好。一个个看起来无精打彩的,坐得东倒西歪,眼神也呆呆的。书是要读要背的,但学生们一个个嘴巴微微张合,大部分在滥竽充数,嘴里发不出声音。 上周一早上七点四十左右,我看学生都没心读书,忍不住叫他们停下,临时来了个小调查。我问这帮五年级的孩子周末过得怎么样。当时班里的学生来得差不多了,坐在教室里的有 32个学生(全班 45个,有一部分打扫公共区去了
惬意的寒假生活临近尾声我们的假期余额即将清零啦!亲爱的同学们Are you ready?是兴奋期待还是焦虑担心呢?别着急,我们给大家准备了 “蛇年小锦囊”,帮助同学们从“心”出发,激活“心”动力,迎接新学期挑战!还等什么?快来查收吧~的正式上课时间:2月14日(正月十七)返校时间:以各年级通知时间为准开学第一个月,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期。家长必须重视,帮孩子做好假期收心工作。第一步:调整作息 清淡饮食开学后,很多孩子会出现“时间差”:该上学时起不来,该睡觉时不愿睡。假期混乱的作息,会影响开学后的状态
来源:高中语文知识学习【原题再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据媒体报道,2024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专家解释原因说“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对此有人忧虑,有人遗憾,有人觉得很正常……这让人不禁想起这几年“鲁迅文章大撤退”的类似新闻,一旦有鲁迅作品撤换就会引起广泛讨论,被反复提及。 请阅读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整体看材料,2.专家观点,3.大众反应,
我的女儿八年级,现在就读于帝都佛系学区排名第二的中学。在已经经历过的三次期中、三次期末及无数次双周考中,女儿的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且有渐入佳境的感觉。一句话总结,数学上道了! 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先拆解一下标题。 8天=192小时=96节数学课 这是什么意思?我陪伴孩子一起上了至少96节数学课。 说起这么多节课,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根本没有耐心陪孩子一起听课。然而,我想说,用8天时间换来你长久的踏实与轻松,换来孩子的成绩与自信,你还不考虑一下吗? 1 都要上初中的孩子还用陪着上课么? 问T
抢跑式开学从安徽蔓延到杭州。2月9日,媒体报道,杭州市多所高中上演了一场“开学拉锯战”。部分学校在正月初八(2月7日)便要求学生返校,高二家长陈女士回忆:“返校前一天才接到通知,但为了赶上学习进度,只能匆忙送孩子去学校。”类似情况并非个例,有家长称孩子已在校学习三天后突然被通知回家,开学时间延至原定的2月13日。这一波三折的“提前开学”现象,最终以杭州市教育局的强势叫停告终。(源自鲁中晨报、橙柿新闻等媒体)学生反应很激烈。有网友爆料,举报学校提前开学的就是学生。也是,高中生学得够苦的了,提前开学
26考研的同学们,你们公共课复习的怎么样呢?尤其是考研英语,除了每天只能背背单词之外,找不到备考的方向和节奏,甚至背单词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不用怕,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英语考研的备考干货,一起来看吧 01 考研英语试卷构成 作为研究生考试中的公共课之一,英语在考研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英语备考不同于政治课,无法通过后期冲刺来大幅提分,更多的是依靠一年备考过程中点点滴滴、坚持不懈的积累。 而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一般针对学硕专业,英语二一般针对专硕专业,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专业,比如:法律硕士(
高校开启2025春季开学季,不少大学生纠结就业选择。一位网友发了一篇帖文,谈到读博时请导师吃饭,导师告诉其毕业后应该选哪儿就业,引发无数网友围观热议。导师的逆耳忠言:为什么让我们“背井离乡”?十年前,我读博时和导师吃火锅,他一句话让我差点呛到:“普通家庭的孩子,别总想着回老家,更别去小地方!”当时几个同学面面相觑——这不是让我们“忘本”吗?老家父母还等着我们考编当公务员呢!导师擦擦眼镜,慢悠悠补刀:“小地方一个单位全是本地人,关系网盘根错节。你爸不是局长,能力再强也难出头。大城市呢?满街都是外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了多组关于“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讨论场景。妈妈眼中临近高考刷QQ无意义,孩子却觉有意思,这反映出不同视角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差异。“强基计划”被部分同学认为没意思,另一些同学则看到其意义,凸显个体对事物意义感知的主观性。由此可引出二者在过程与结果、外在形式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