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谦让、友爱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师:孩子们,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幼儿:有的躲起来,有的找。 师:你和谁一起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啊?(好朋友、家人……) 师:那么你们玩捉迷藏的时候谁来找,谁来藏呢?(你是找的人,那么你就一直找别人,你不想试试藏起来吗?也许会更好玩哦!)(哦,一会儿你找,他们藏,过会儿你藏,他找,轮流交换角色的,很好!)(你们就不吵架吗?嘿嘿!
好朋友一起玩游戏,要谦让、友爱!做得真棒!)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观察讨论(ppt1)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松鼠:个子小小的,在小象的旁边,尾巴毛茸茸的。小象:鼻子最长,个头最大。狐狸:穿着红色的衣服。小鹿:它的头上有鹿角,看起来很像树枝。 2、师:小动物们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谁来找,谁来
藏呢?小动物们想了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 幼儿:石头,剪刀,布!
3谁输了,为什么?小狐狸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高兴?既然小狐狸输了,要做找小动物的角色,他还会和其他小动
物一起玩捉迷藏吗?当他不高兴的时候,小动物们会对他说
什么呢?(观察小狐狸表情和动作)
小狐狸伸出来的是布,她输掉了,她有点不高兴,头低着。
我们一起来学学她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虽然输了,但是他还是和大家一起玩着游戏,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的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4.出示图片小狐狸转过身,把眼睛都蒙起来。(ppt2) “小狐狸转过身,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那其他小动物干什么
去了?”
教师播放音乐:“那我们一起学学狐狸的样子把眼睛蒙起来
一起数5、4、3、2、1。”
5.寻找动物朋友。
(1)教师出示小兔躲起的图片:
看,小狐狸找到了谁?”(幼儿猜测)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引导孩子说出小兔特征) “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孩子说出方位)
“那我们一起叫小兔出来吧。”(引导孩子大胆讲述) (2)教师出示小兔出来的图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鸭、大象的图片,教师:“小狐
狸还找到了谁?”
教师根据孩子说的答案,教师引导孩子分别回答:“你怎么知道是**的?”“他躲在哪里了?”“那我们一起叫他出来
吧。”
(4)教师帮助孩子回忆找到的小动物,教师:“刚才小狐狸找到了小兔、小松鼠、小鸭、大象,还有谁没有找到?”“小鹿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找找。”(引导孩子一起喊
小鹿)
教师:“小狐狸很快能找到小兔、小鸭、大象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小鹿呢?”(追问:小鹿躲到哪里去了?他的角露出
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小动物把小鹿的角当成了什
么?)
教师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他的角当成
树枝,所以找不到他。”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
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三.延伸游戏:捉迷藏
师:捉迷藏的游戏真好玩,小动物们都没玩够,让我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到幼儿园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好的,那我
们就出发吧!
活动反思:
1、在《藏在哪里了》的教学活动中,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谦让、友爱的良好品质。
2、围绕目标制作了精美的PPT,穿插了超链接、音乐,
制订了三个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2)、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3).延伸游戏:捉迷藏。
4、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活动目标第三点,在教学活动设计这递进式的问题、观察讨论:
——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谁来找,谁来藏呢?小动物们想了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
题呢?
——谁输了,为什么?小狐狸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高
兴?
5、老师恰当提炼、总结幼儿的讨论回答:
——哦,一会儿你找,他们藏,过会儿你藏,他找,轮流交
换角色的,很好!
——你们就不吵架吗?嘿嘿!好朋友一起玩游戏,要谦让、
友爱!做得真棒!
——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虽然输了,但是他还是和大家一起玩着游戏,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的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6、在教学活动中,时间分配上要做调整,减少无效问题,要用精炼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小动物藏在哪里。课件的超链接出现问题,课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幼儿观察发
现。如果加一些小游戏会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