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的人只会写不正经的字,希望也能遇上不正经的读者,来不正经地谈谈不正经的杜牧,他的不正经的情史,以及,作为“大唐第一情种”的个人修养。
一.家世显赫
在当前社会,所谓“富二代”“官二代”常常会被认为是成功把妹的重要因素,而远在一千多年前的杜牧,就有了这样的先天条件,甚至更为优越。
杜牧的爷爷杜佑身居宰相之职,而且这个宰相也不是普通的宰相,他连续辅佐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位皇帝。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牧的家庭一直稳定地处于一家之下,万家之上的地位。除了政治,杜佑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博观古今,学问深厚。可以说,杜牧是在政治与文化的深厚氛围里成长起来的,而且也不是一般人家,充满了小家子气。
杜牧他爸,杜从郁,也是个官场上的杰出人物。首先,他担任太子司议郎一职,对未来的皇帝——太子进行言行监督的,大概类同于老师。后来他爸又官至驾部员外郎,专门掌管皇帝的御辇出行,可以说,与皇帝的关系也是不一般的亲密。
有权不行,还要有钱。根据我们当前的社会来说,有房地产的人往往是富豪,这个条件,又被一千多年前的小杜踩中了。
杜牧一家,拥有长安城黄金地段的房地产,相当于现在在北京城中心附近占了一块地。除此之外,还在长安城南拥有一套樊川别墅。想想现在,能够在北京买上两套房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人家还是占地广阔的豪宅。
对于这种自带光环的身世,杜牧也很得意,他曾写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一诗: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其中滋味,可见一斑。
二.清廉务实
虽然杜牧有了这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但是如果不好好把持,就极容易成为败家败祖先的纨绔子弟。对于纨绔子弟这样的人,即使身世了得,想必女子也是会避而远之的。
而杜牧又完美地跳过了这个大坑。
对于《阿房宫赋》这首词,我们都很熟悉,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并且一点也不留情地打了当朝皇帝的脸。而这首词,是杜牧仅23岁的时候便写就的。
杜牧也因为这首词,被当时的太学博士推荐,最终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录取。但本来按照杜牧的才华,是够得上状元的,可是前四名的位置早已经被各种达官贵人的子弟给预定了,所以只能屈居第五。可见当前社会的黑暗,在古代便有了传统,批判了一千多年,也没有改变。
杜牧自26岁时进士及第,先后担任了各种职务,一长串,这里就懒得列了,可自行搜索(´・_・`)
官职不重要,为官才重要。在为官的几十年间,杜牧真正做到了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置,并且清正廉洁。
拿杜牧在池州做刺史的两年来说,他相继平山贼江匪,抄刘府,置籍簿,搞“茶改”,修大堤,修萧湘楼,每一件事都做到了百姓的切实利益上,并且眼光长远,为后来新上任的几代刺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平山贼江匪一事上,杜牧为了更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去大胆地寻求当时的宰相李德裕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说是大胆呢?这要从杜牧的老师说起。
杜牧的老师是牛僧儒,而牛僧儒了杜牧,使他走上为官道路,又在杜牧接下来的官场生涯中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杜牧也是十分敬重他的老师的,毕竟有这么深厚的人情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嘛。
可是宰相李德裕又跟牛僧儒有什么关系?
当时,李德裕和牛僧儒是政治上的死对头,也就是唐朝著名的“牛李之争”。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杜牧作为牛僧儒最亲密的学生,却去寻求李德裕的支持,足可见杜牧的魄力。不仅如此,在剿匪的过程中,杜牧还顺便把牛僧儒的大舅子刘半州给办了,流放到了边境地区做苦力,这无异于给了政治斗争中的牛僧儒重大一击。
虽然这让杜牧在官场上处于难堪的地位,但却给池州的老百姓带去了真真切切的好处。在杜牧任职的两年间,每次节日放烟花,赛龙舟等活动,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热闹。
三.才情横溢
把妹要是没有点才情怎么行?就像现在写情书,如果都是些干涩无聊的句子,哪个妹子还肯心甘情愿地被你撩?
杜牧不愧为杜牧,他又高水平地具备了这个条件。在这个部分,我将借一些诗词来展示杜牧的一部分情史。
首先来讲讲《遣怀》一诗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在当时,扬州可是个好地方,吃喝玩乐,还有好看的姑娘。
虽然常常很正经地把这首诗理解为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但我们也可以不正经地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它:这十年,我在青楼之中,也攒了点名气了吧。
再讲讲杜牧在洪州的一段情史。
洪州有座沈传师府,府里有位名妓叫做张好好。张好好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精通琴棋书画。这样貌美又有才情的女子,自然是杜牧欢喜的,更为重要的是,张好好也十分倾慕杜牧。
这对才子佳人,相互欢喜,而且在灵魂上,也是充满默契,正是一对鸳鸯佳侣的模样。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就纳她为妾。而那个时候,杜牧只是一芥小官,张好好也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家妓。
在这般压力下,这两个世间的小人物只得离散。
多年以后,杜牧于洛阳再见张好好,而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为了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在此种情景之下,杜牧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张好好诗》,以此来追忆张好好六年前的美好,对女子身世沉浮的悲伤无奈,或许还有对这份失去的感情的怀念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最后讲讲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的事情。杜牧不愧为大唐第一情种,他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在一次特地为杜牧安排的竞渡活动里(因为为了帮助他找妹子),杜牧发现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到底如何漂亮呢?杜牧的诗是这样写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论“大唐第一情种”的个人修养 豆蔻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刚刚不久前还陶醉于扬州无法自拔,现在就对着另一个姑娘说十里扬州都不如你了,杜牧撩妹的功力可见一斑。
更好玩的是,在《张好好诗》中,有一句“十三才有余”,而这首诗里,也出现了“娉娉袅袅十三余”。可见,杜牧不仅喜欢撩妹子,而且常常对幼女情有独钟。于是杜牧就去跟这个老妇人商量,要把小姑娘嫁给她。
但那个时候女孩子确实还小啊,所以老妇人也疑虑了。于是杜牧就说:“等到十年后,我再来迎娶她。”可是老妇人也是个负责的人,她说:“要是你十年后没有回来呢。”杜牧回答:“那你就把她嫁给其他人吧。”于是老妇人就同意了。作为未来的女婿,杜牧也给了准丈母娘一份贵重的聘礼。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杜牧离开湖州后,迟迟调不到湖州去做官。等到十四年后杜牧再回来的时候,那个诚实守信的准丈母娘早已经把小姑娘嫁给其他人了。杜牧看了看早已当妈的小姑娘,很伤心,但也没有办法,于是写下《叹花》一诗,聊以自慰。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大概的意思是,当年的幼女,如今却已成为几个孩子的少妇了。
以上所表现的杜牧,是被不正经的我玩笑话了。真实的杜牧,却处在走向衰落的晚唐时代中,心中充溢着的,是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凉之感。当杜牧感到自己的死期将要临近时,便自撰墓志铭,但与他卓越的才华不匹配的是,作为他人生的最后一篇文章——也就是墓志铭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临近生命终点的杜牧,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大概是带着自嘲的笑,满含着无限的悲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