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年代,各个时期都流行着命运这一说法:确信某种天命的主宰,相信冥冥之中有种超然的东西驾驭着每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小事情,甚至那些对迷信把戏感到反感的思想家有时候也会对这定命的说法深信不疑。
命运说命运的出现不出自于“认识”,因为绝大多数人从未接触,它仅是意愿“意欲”的产物,在疯子的世界看来命运的出现仅是反映我们处在一个贫困的思想状态。人们似乎把事情看成是某种力量促成的,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
如果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存在着严格的必然性,那宿命论的出现必然成为注定。有很多历史的迹象隐约表明了预言的存在,最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则是玛雅语言(关于第五个预言,2012年的世界末日是对玛雅文明的极大误解,在帕伦克遗址中的一个日期说明了第五个世界的终结会出现在4772年10月30日)。我们会发现所有预言都与“命运”息息相关,有人可以一语道破未来将发现的事情,他们用一定的学识研究将近的世态轨迹将往何处走,假如类似地话语具备一定的功利性,那他们通常会十分巧妙地运用语言来控制相应的一部分人——借着命运的旗号。
相反,对于纯粹的求知者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尝试去发现秩序本身的性质和即将改变的规律对于所处环境将带来的影响,往往不会言述关于未来的一切。倘若一切有根据,但考虑到言论本身对群众所携带的腐蚀性就可以让“纯粹”止步在所有的传播工具前。
命运说谈及个体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遭遇了逆境时,秉持“命运”为信仰的人都会用这一句经常被证明是千真万确的话安慰自己:“这或许会是好事呢,谁知道?”这种看法其实源自一观点:虽然偶然统治着这一世界,但错误也是它的统治伙伴,我们既臣服于前者,同样也受制于后者。现在,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事情或许正是一件大事。这样,在我们避过了偶然,转而求助于错误时,我们也只是逃离了一个暴君的打击,却投向了另一个捉弄人的暴君。
我们在这复杂的性质当中仅仅只能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以至于无法对事情产生真伪的辩解立场,大部分会持这种观念:当他们回顾往事时,会觉得一生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就被安排好了似的。他们在所有的因果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体而言,在借由因果理念的大脑里所发生的往事都有着必然的性质,认为人生的历程是必然的,是被安排的。这一说法在叔本华的口里便成了“超验的宿命论”,可这一说法于我而言,它存在的前提是要具备“因果关系”。
在尼采的口中有着另外一个说法:尼采否认因果性反映任何实在,也反对因果观念有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关系的信念和对主体以及意志的信念紧密相关,是一种被语言固化了的信仰,因果观念反映实际这种看法在任何一种意义上都不成立,不存在影响结果的原因,他仅是对世界的一种描述而不是解释——意识。
命运说我们意识到的东西都是事先拼凑起来的,简化、模式化、解释过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内部”知觉“的实际过程,不知道思想、感觉、渴求的因果统一性,只是掠过,让经验直接去权衡分析事物,仅凭第一感。对这种”虚假的内在世界“的处理所采取的全部形式和审理过程,与对”外部世界“的处理相同。我们根本无法发现”事实“——所谓的感受更多的只是后来派生的智力、智商、情商现象。
尽管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可依旧删减(搁置)不了对事与事、物与物之间,存在于印象和大脑的处理(分析)手段,也难以得知在构成一切事物联系的想法之前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的力引导产生的一切。假如它真实存在,就不仅仅是潜意识这么简单。常见的习惯是:我们会把不一样的事物标上属于我们自认为的联系关系之中,这在某一些”乐观“的人中更为常见。有些时候作者会借由这样的习惯去让人们发现一些事物新的联系,并让其感到惊讶,像极了重获新生般——鸡汤的最终奥秘……
但,会有人这样反驳:我们在生活事件中以为看到的那种有组织的联系只不过是我们的想象在发挥作用而已,它无意识地发挥着整理和图解的作用,就像在斑驳的墙上,我们会看到清晰和美丽的人物形象一样——那是因为我们的想象把偶然分散各处的斑点有组织地联系一起。后来也有人这样说:对于我们真正是合理和有益的事情能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留下了印记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都能对个体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这就不仅仅是”想象“,也不是华而不实和空洞的,而是真真实存于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在放到更大的事情上而非斑驳的墙上的时候,大部分人就能够确信地说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很玄,但一旦把事情加以联系和分析结果以后,这句话仍然会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中——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亦指必然发生的事。要与我们目标吻合的事得以发生,是要使偶然性和必然性以某种方式结合统一起来,且深藏于事物发展的原因之中,最终才能促成我们想要的或与目标吻合的某种结果。
命运说讲述这些东西以后,不经会有一个问题,那偶然性和必然性所关乎的东西,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吗?还是事后诸葛亮?问题我们都很难作答,即使无数哲人都有过坚信命运的说法,都谈到了类似“身不由己”的说辞,貌似真有那么一会事——命由天定,可为什么多年来人们都无法拿出一个确凿的例子来证明命运的存在呢?经历无数曲折以后,命运便出现了,对个体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安慰,可在回眸审视生命历程时,某些所走的路,所选择的分岔中我们都无法理解,于是便用一个不真实的词汇去冠冕堂皇所有发生之事,更有甚者,满足其中的结果,更加断定了命运的说辞。在现代而言,出现“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是作者对自己吹捧还是真正接触了命运呢?我们无从得知。
但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性格决定命运,关于自己可以力图改变命运的说法都应该秉持,而命运一次仅仅只用于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同义词使用便足以,无须强加任何虚幻。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帮助人们从真正的痛苦当中解脱,而唯一能从中解脱的只有幻想,宗教和艺术都是幻想,那么就只剩下自己了。
当我整理并尝试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就开始想象着是否可以有一个更高级的词汇让自身处在某一真实的环境中,假如命运实存,那命运说便无可厚非,它将主宰一切。倘若无法证明,那人是不是应该去信仰些什么呢!我不是想要讨论宗教亦或者某种世俗的价值观,而是想去说明:选择信仰自己所创造的一切,不在于虚幻而是一种权利意志,一种永恒轮回,一种自由!——文人需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