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这个词,绝大多数国人大抵都是从新闻联播里听到的,从千禧年后开始逐渐进入老百姓的视野,也都有十多年了,国人的各式义愤填膺每每间歇性的发作,几代青年在我党的屡屡谴责中长大成人,长成愤怒的人民。这13亿人的愤恨如此涛涛,东海那边的一衣带水是否了解?为何他们总要如此狠心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诸多疑问亦是伴随自己的成长,原来以为不思已得其解,如今百思亦未得其解,趁来日旅游之际,就前往亲身观察一番。
中国人进此神社,仍然还是要点胆量的,尤其现在无论朋友圈仍然大把的愤怒爱国者,平时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事要是惹了众怒,场面上就不好混了。不过,既然大家视日本为敌国,待大和为敌人,我想总是需要先了解下“敌人”才能更好的打击他们吧,否则只知一昧的谩骂,岂不成了知己不知彼,百战尽殆?
靖国神社之靖国是一个定语,主语其实是神社,何谓神社?神社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乃其国教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会到神社参拜,透过捐献、祈求和求签等途径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或者诸如相亲、考试、怀孕等重大时刻,日本人亦会到神社购买相对的守护符以求平安。就好像中国人心目中的孔庙、财神爷一样。日本有诸多祭拜各种主题神灵的神社,大都为祭祖功能,而且也多为民间所拥有,而唯独靖国神社是日本军方管理,其军国色彩浓厚许多。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建于1869年8月6日的东京招魂社,最初是为了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直到本世纪之前,靖国神社的主要目的是为纪念这批先人。以至日本天皇到此也需要来此祭拜,成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
而事情的性质变化在20世纪初,日俄战争后,日本一系列的对外扩展造成诸多人员伤亡,因此靖国神社开始把此类战死军人也列入祭拜对象,尤其二战后,1978年日本军方把甲级战犯入祠靖国神社而引起轩然大波,昭和天皇从此不再参拜此神社,后继的现任天皇明仁也未参拜。如此至少可见日本天皇对靖国神社之态度。
这点历史沿革的琐碎背景在如今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只要有点心,就能随便在维基百科上找到答案,在谴责抗议或者反日之前,先花两分钟搜索一下资料岂不更有力量?(哦,忘了天朝已经把维基百科屏蔽了)
今晨一早就前往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坐落于东京千代田区的中心位置,面积不大,四周全是写字楼,从酒店出发不过10分钟走路时间就到,这是它的东门,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它外面赫立广告牌《终战七十年》,可见政府对此战争责任的闪烁其词。
进得神社内,里面一共三座主要建筑,一是本殿,就是主要祭拜的殿堂,里面供奉死者近二百五十万,故并没有骨灰或牌位,而只是将死者的姓名和资料记录在《霊玺簿》之上。靖国神社供奉的灵位主要是在戊辰战争、佐贺之乱、西南战争等日本国内战争和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对外战争中“为守护国家而牺牲”的246万6千余人的灵魂。
这座大殿位于神社中央,附近的居民可以穿行而过靖国神社去上班写字楼上班,不少人经过此本殿时会习惯性的欠身鞠躬一下,然后接着行走。其中有年迈的老人的,也有年轻母亲和孩子,都是文质彬彬的各色人员,我不能因此贸然断定这些人就是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未曾过问他们为何要鞠躬,这里面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宗教信仰、历史情结以及教育的结果。
匆忙而过的行人对神社主殿欠身鞠躬,然后继续赶路。二是参殿,它位于主殿旁边,面积小一半,主要接受团体祭拜使用,估计日本各企业团体或者政党组织来此祭拜时,就是经此殿行事。
神社内的休息长凳,不少人来此闲坐,背后就是参殿 神社内的日本神风特工队塑像,就是当年驾机与美军同归于尽的敢死队 �日俄战争时期所用的加农炮,可见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军事工业发展之快 印度审判官拉达·彼诺德·帕尔的纪念牌,他在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充当法官之一,他是11名法官中唯一主张战犯“全员无罪”的人,后来得到日本右翼的大力追捧。三是游就馆,游就馆是靖国神社内的一个战争博物馆,成立于1882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博物馆。游就馆展览的主题是“战争”,主要有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点,军人遗影约5000枚。另外,日本进攻珍珠港成功后所发电报、战败后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自杀之前的遗书也陈列其中。按我国政府的说法,就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宣传基地。进来时才7点多,来早了,于是一直等到9点这个游就馆开门,
一进馆内,一层大厅矗立的是三样战时实物:加农大炮两座、零式战斗机一架、当年满洲国(东三省)里掠夺资源的蒸汽火车。每一件实物的说明牌上有文字解释,我看不懂日文,猜那是些性能参数,以及战功说明。大厅内逐渐有了写参观人群,年老的年轻的都有,未见所谓猖狂的右翼分子在此喧嚣(当然,右翼分子也不会在脑门上刻字),再说,公共场所的节制与礼貌是日本人血液里的东西,无需他人提醒。大概在日本人眼里,这里就像天安门广场上的历史博物馆一样,有事没事就可以来逛逛。
转向二楼,是专题陈列馆,从19世纪日本被美国强开国门开始,历经日俄战争、甲午战争、满洲国、皇姑屯事件、卢沟桥事件,直至抗战(他们叫支那事变),一系列的历史就是一部日本、中国近代史,但他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解释所有这些历史的。我不懂日文解释,他们也没提供英文说明,但从陈列布置和一半的汉字来猜,他们是在把所有这些侵略他国的行为解释成对亚洲的解放或者是对欧美国家的自卫行动,看完整个游就馆里的陈设展览,的确让人有气愤的感觉,这里仍然是典型右翼势力的立场,日本虽然已民主化、现代化多年,但在历史问题上始终没有从客观研究的角度做表述,虽然对被加害的国家有过道歉,但并未自责与自省,这里有很深刻复杂的民族文化因素、政治沿革原因。要探究这里面深层的渊源,须得浩瀚的历史史实论据,以及对日本民族国民性的剖析理解。美国人写的那本《菊与刀》虽然在一个层面解析了这个民族一些特征与缘由,但那又是近70年前的著作,而今世界变革如此之大,年轻人更替了一代又一代,仍然有更多的层面的文化、心理因素等待研究。
一层大厅矗立的是三样战时实物:加农大炮两座、零式战斗机一架、当年满洲国(东三省)里掠夺资源的蒸汽火车。 侵占东北在他们的立场是满洲国纠纷 此厅陈设的是当年围绕在天皇四周少壮派军官群体,其中就有珍珠港事件的指挥者:三本五十六 侵华战争的形势图,他们叫支那事变 �南京大屠杀,他们叫南京事件,完全不提屠杀事实,彻底的逃避战争罪责。以我认识的几个有限的日本朋友,还有这些天在日本接触到的酒店服务员、餐厅伙计、商场售货员、路人甲乙丙丁。。。大部分日本年轻人不关心战争,也不关注政治,各自的生活都忙不过来,哪个政客想打仗,他自己去打好了。谁爱宣扬什么、叫嚣什么,都自己上街去宣讲吧,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你宣讲什么都不见得有人关注你。一如今晨走过街头遇见一日本共产党的宣传车,那孤单老太太慷慨激昂的独自演说,无人搭理也继续陈述。靖国神社里有老头举一太阳旗亦激昂行走,旁人各自行色匆匆的走过,自有自的生活。政治都是政客操弄的棋子,喧嚣的话题才能左右选票的走向。日本人大概是我见过最不关心政治的国民了。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就是这样的特征:无论是民族主义的叫嚣还是异党的讨伐,都有其充分的言论自由,既无法蛊惑群众,也不能动摇社会,人民不是傻子,都知道如何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