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参加公考进入体制内作为自己求职与就业的目标,也有很多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弟学妹正在努力复习备战考试。公考是不是特别难考?我们到底是该一窝蜂地去参加公考,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寻求别的更合适的职业?考上公考是不是意味着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没有任何工作压力的工作状态呢?我作为一个在体制内混了七八年的人,在这里为你简单普及一下,让你在准备公考的时候能够更加明确知道自己该不该走这条路,如果真的走上了这条路,你会面对怎么样的未来。
一、关于考试,努力有针对性地复习才是王道。
关于公务员考试很多人跃跃欲试、很多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准备了很久却屡次败北,也有很多人随便考考便是第一。所以公考并不是如同我们学习某门技术一样,需要你努力刻苦才会有所成。公务员着重考察的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有的人并没怎么复习,但是考的很好,证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积累里确实高常人一个层次。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这样的我们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还得有针对性地努力复习。
行测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并不是买一本公考的书天天泛泛地背,而是努力做题。公考的行测题都是看起来简单或许小学生都会的常识分析、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题型。这些题目你只有在不断地做题中才能掌握做题技巧,熟悉做题思路。而且行测之所以难度大并不是因为单个题目难度大,而是题量太大。140道题,100分钟完成。平均一道题的思考与答题时间不足一分钟。很多人会失败并不是题目不会,而是在一道题上浪费的时间太多,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最后导致题目没有完成。要想行测考的好,只有通过努力做题来训练思考与答题速度,才能让你在既保证题目完成质量的情况下,又能完成题目数量。
申论考试仅仅是一篇文章,很多人几乎都没怎么复习,就指望考场上随意发挥。如果你文笔一流、党的政策理论也学得扎实,那么这样的做法也无不可。但如果你没有任何的基础,但凭临场发挥,那么结果会很惨不忍睹。所以,申论也需要练。你在拿到一道题的时候,先思考别人想要考你什么,然后再列出你的答题提纲。注意一定列了提纲才能下笔,这样你的文章才会思路清晰。申论的写,与我们平时写文不同,不是洋洋洒洒,按照内心的想法随意为之。它需要理论素材的包装,而这样理论素材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党政理论与时政热点,这些得靠你平时对新闻与热点问题的了解,还有去多熟悉领导人的讲话读本之类的,了解国家当前的一些政策导向和一些新观点新提法。这样你的文章才会有观点做支撑。如果你想要你的文章更出彩,那么适当地引经据典是必要的。毕竟在枯燥的公文里,能够看到一些华丽的辞藻与句子,也会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说到赏心悦目,那么字迹也挺重要,不要写得无比娟秀,但至少让人看着舒服。
很多人都是过了笔试,然后倒在面试这一关,本人参加过面试,亲眼看见过事业单位的面试现场,单单是面对着那么多陌生评委的面孔就够让人紧张的。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是面试成功的关键。步入考场前,你唯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紧张。步入考场拿到题目后,一定不要先急着答题,先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考察的要点。再用有限的时间列出作答提纲,然后顺着提纲一点一点地去补充完善。切莫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那样会无形中漏掉很多要点。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题型无非是综合分析、应急应变、人际关系、组织管理、自我认知,每一类题型都有答题规律可行。复习的方法是拿到题目,先自己思考,作出答案,然后分析正确答案,查找漏缺、牢记漏缺,形成自我的认知。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找一个同伴相互问答,相互进步,这样也更能够加深记忆。我记得我一个表妹在复习公考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探讨,有一次她问我一道题,大致内容是:为何现在的白领竟然比蓝领工人挣得少?我的答案的第一句话是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表妹一下子惊呆了,她说标准答案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其实,这句话应该是这道题所考察的核心之一吧,所以和标准答案对上也不奇怪。就因为那次之后,表妹经常拿题目来对我提问,表面上是我在答题,实际是在加深她的印象。她在不断训练之后,面试轻松通过。
关于很多人推崇的参加辅导班,因为我个人没有参加过辅导班,所以没有发言权。而且,辅导班有的确实很贵的,面试辅导班才几堂课收费都是上万的,对很多经济不是很充裕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承受不起。
二、关于职业规划,根据自身特点选定以后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或者即将进入公务员队伍,那么你该怎样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呢。作为过来人,看惯了周围人的发展方向选择。我想说一点,你对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职业规划不是跟着别人的脚步人云亦云,而是你得对你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看你自己适合混哪个圈子。这里的圈子不是指的某个领域,而是不同领域工作的性质,大致笼统分就只是两类:综合管理岗位与业务技术岗位。
如果你性格活泼开朗善交际,文字功底也不错。那么你就很适合选择综合管理类工作,即:行政综合办公室类的工作。这类的工作需要一个人的综合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当于单位的门户与总控,与各部门联系密切,需要学会处理不同的事件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能够迅速锻炼一个人。但这类工作通常都恨繁琐,事无巨细,你可能通知个会议需要打上几十上百个电话,你也需要写个公文被领导否定一稿又一稿。很多时候,你一天忙到晚,却没有那件事是值得拧出来说的,好像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通知了几个会议、接了几个电话、打了几份文件、提交了几个方案。你可能觉得这样超没成就感。可是,这类工作能领导注意你,也能让同事熟悉你,能够提高自身的曝光度,所以晋升起来比较快。但如果是女生,不建议从事公文写作的工作,因为不管在我所在地方还是我去省里开会,通常遇到的负责公文写作且写的好的都是男同志,究其原因可能男生比较理性、比较能熬夜,也比较没有家庭负担。而女生因为太感性,又要顾家,很难写出很理性而符合领导口味的文字吧。我的同学中,好多男生为了给领导写篇稿子通宵达旦,烟都要抽上好几包。那样的日子女生何以承受。我曾经也是一名为了给领导写文章连春节假期都不休息的苦逼办公室秘书,后来因确实羡慕业务岗的单一与平静,果断要求轮岗。
如果你的性格偏内向比较沉稳,建议你选择业务性较强的岗位工作。因为你的性格决定你可能接受不了综合岗位一天有无数个人找、要接无数个电话的工作状态,所以你就不要为了说能够快递晋升而选择综合岗位,业务技术类工作可能更适合你。那样的你,每天只是安静地处理着手头的业务工作。各个领域业务工作不一样,我不了解,也不细说。我只想说业务工作的最大优势是工作布置下来,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本着按程序、按制度办事的原则,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你的下属完成不好或者下级单位执行不力而让你背上一个渎职的罪名。所以,你不仅要自我完成好,还要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业务岗可能不如办公室综合岗位那样让你迅速被领导发现脱颖而出,但如果你努力钻研、认真履职,你也会成为一个部门的业务骨干。毕竟为人民服务更多的是需要脚踏实地的业务干起来,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文字捧起来。所以,不要一定往综合岗位上挤,业务岗位也可以闯出更大的一片天。
三、关于工资薪酬,真的与工作量无关。
体制内与其他领域不同,不拿流水线上的计件工资,也不因为你对单位贡献大就拿的多,所以这份工作的薪酬与工作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们更多的讲的是级别和工龄,两个不同年龄的人,你刚参加工作工龄短,人家干了半辈子,所以别人当然比你拿得多。两个相同年龄的人,你一个普通科员,人家提拔为科级干部,人家也一定拿的比你多。
但是这个领域,如果是基层岗(区别于省部级)工资差距都不是很大,那我所在十八线小地方的工资水平相比,我们科室一个比我早来十年的同志工资和我只相差三百块,看似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也不要觉得我俩工资就差一星半点就沾沾自喜,因为真正拉开收入差距是年终奖金。年终奖金也挺”公平“,都是以月全额工资的方式进行奖励,一个月全额工资可不是仅仅只差三百块的,因为包含了工资、奖金、养老、住房公积金等等所有的一切汇总后,可能一个月相差就是上千块了。一般年终奖都是好几个月的工资,所以这样一来,你俩的收入差距就渐渐拉开了。
但比起企业,这个领域的工作差距都是地区差异大,行业内可能真还没那么大。而且,大多数人都指望着年终奖,平时的工资绝对只够基本生活的。你如果真的来到这个领域,就不要抱怨那些整天养老还工资比你高的人了,人家口口声声可是为革命工作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如果你想要工资高,就考个经济发达地区吧,或者去海关之类的部门。如果不幸和我一样,就努力地争取提高级别吧,多干点事,等着被组织发现吧。
四、关于人际关系,也有约定俗成的职场规则
很多人都说体制内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异常复杂。我想可能针对的是领导层面,像我们这样的小啰啰应该还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就是工作、下班,同事之间除了上班时间,下班后都是各自忙各自的,并没有什么联系,不存在很复杂的关系。但在工作中你还必须要遵循以下职场规则。
1、不要管自己业务范围之外的事情。在工作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和职责分工。不要什么都抢着干,什么都揽在手里。因为一来给别人一种你想出风头的印象,二来一旦你干了第一次,以后的每一次都得是你来干。一旦这件事出了某类问题,最终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是你。而那些本该做事的那些人倒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的社会政治风气下,确实提倡谨慎为之。所以,做好本职工作就很好了。
2、汇报工作切忌越级。作为一个科员,不要一有问题,就跑去找分管局长,你应该先向你的科长汇报,科长再向分管局长汇报。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就先去找分管局长而把科长的地位架空,那科长能高兴吗?科长不高兴,你的日子能好过吗?
3、对领导切莫顶撞。对于领导说的任何问题,你即使不认同,也不要当面顶撞,让领导难堪。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跟领导把你的想法阐述出来,让领导去思考你想法的可取之处。切莫图一时口舌之快,来否定领导的想法,而给领导留下一个你”不听话“的印象。
4、切莫在背后议论人。即使是私下关系要好的圈子,也不要在毫不顾忌地议论另一个人,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的议论是否在有一天会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曾经有一个私下关系好的同事聚会,某同事抱怨自己的科长脾气暴躁,不通人情。她以为在座的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说说也没关系。可是,不料,她在第二天就看到一起吃饭的一位同事和科长一起在做SPA,她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她绝对没意料到原来那俩人才是心腹,自己真是弱爆了。
5、切莫揭别人短。这一点主要指的是领导如果在向你抱怨你的同事或者直接上司不靠谱不作为的时候,你切莫跟着附和,这时候的你可以沉默,也可以替他们说句好话。比如,有一次分管局长问我科长去哪里了,我回下乡检查工作去了。分管局长立刻来了句下乡玩去了吧,我立刻辩解确实是和纪委一起下乡检查工作去了。无论分管领导怎么说,我都牢记别人的短处不能从我的嘴里出来。因为,你也指不定你的某句话会成为领导考验你的依据,你的不慎之言会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把柄。所以,还是清醒一点吧。
五、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区别不止是表面上的称呼。
很多人都觉得公务员稳定待遇好,事业单位也不错,所以两种选择都挺好的。可是,如果你单单看工作性质确实差不多。因为即使是一个单位,每个人的具体身份也不错。有人是事业编,有人是公务员编。这种现在在基层特别普遍。但是要论到薪酬待遇,两者的区别已越来越大。
工资算法不一样。公务员算的是基本工资与津补贴,事业单位是按照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二者算法不一样,当然数额不一样。但这可能拉不开大的差距。如果你是公务员,但没有任何级别,而他是事业编,但专业技术职称考的高。所以,他的工资肯定比你高。所以,两个同样水平的人在以前相比,工资是相差不大的。但现在的各项政策都更倾向于保护公务员的利益。
1、现在刚执行的是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轨。那样即使你的级别未改变,只要你的工作年限达到了,你依然可以享受更高一级别的工资。例如你当了十年科员未被提拔,你就可以做着科员的事拿着副科级的工资。而这样的待遇事业单位是没有的。
2、干同样的工作,很多补贴公务员有事业单位没有。比如公车改革后的交通补贴,公务员已经从上至下改革完毕开始执行,基层部门每月也可领500元左右的车补。但这项补贴事业单位人员目前是不享有的。比如,我们所在的地区,公务员每个月都有数额不多的通讯补贴,但这一项事业单位也是没有的。所以,差距就在不经意间拉开了。所以,如果想要进体制内还是考公务员吧,事业单位你进来的时候考试可能容易点,但以后的各种待遇也是会打折扣的。
如果你特别想进这个队伍,那就努力考吧,以后的你会过安稳但并不富贵的日子。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尝试,你选择别的行业吧。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局限,让你不能自由发挥。还有公务员也是很苦的,真不是”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闲日子,加班熬夜是常事,你来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