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象而求
1,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 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至于慈善事业,尤要。乃令他人了解佛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今案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曰空也。即是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义,如是所作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故知所谓空着,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设乃的实现。
因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之正见。破除世间一切之迷信,而与之正信。破除世间一切之恶行,而与之正行。破除世间一切之幻觉,而与之正觉。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者,梵语,皈依。
菩萨者,梵语,菩提萨棰之省文。菩提者觉,萨棰者众生。因菩萨以智上救佛法,以悲下化众生,故称菩提萨棰。以悲智二义解释。
观世音者,为此菩萨名。《楞严经》云: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约智。《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约悲。
2,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非哲学,非违背于科学,非厌世,非不宜国家之兴盛,非能灭种,非废弃慈善事业,非是分利,非说空以灭人世。
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真如,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详见《佛法非宗教非哲学》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
王小徐著《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留学英国,在理工科迭有发见,以研究理工之方法解释佛学,著此书。
居深山以修“戒”、“定”、“慧”。空者无我,不空者救世之事业。
3, 佛法在古印度时代,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有“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
-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槃》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三论宗/性宗/空宗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
-法相宗/慈恩宗/有宗
[《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之解释》]
=> 《唯识论》十卷。无论何宗皆应先学此。
-天台宗/法华宗
《法华经》较前二宗为玄妙,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华严宗/贤首宗
《华严经》此宗最为广博,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禅宗
不立文字,直明实相。假用文字以方便教化《金刚》《楞伽》
-密宗/真言宗
《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者最为真切。
-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近世极为兴盛,远超各宗之上。
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顺应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譬如世间药,不可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
4,佛法学习初步
依《华严原人论》佛法判立五教: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一乘显性教。以此分别深浅。
人天教:三世业报,善恶因果。
现报,生报,后报。恶业,善业,不动业。
福祸无不自己求之。
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因其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三根普被”也。
5,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专修净土。
净土入门:《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
6,常随佛学
佛自扫地
佛自舁弟子及自汲水
佛自修房
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佛为弟子裁衣
佛自为老比丘穿针
佛自岂僧举过
7,对佛教的误解
教义误解:
“人生是苦”,“常乐我净”;
“出世”;
“一切皆空”;
制度误解:
出家
素食
仪式误解:
礼佛
礼忏
课诵
8, 受十善戒法:
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受持十善戒法。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尽形寿,受持十善戒法竟。
我某甲,尽形寿,救护生命,不杀生。
我某甲,尽形寿,给施资财,不偷盗。
我某甲,尽形寿,尊修梵行,不淫欲。(邪淫)
我某甲,尽形寿,说诚实言,不妄言。
我某甲,尽形寿,和合彼此,不两舌。
我某甲,尽形寿,善言安慰,不恶口。
我某甲,尽形寿,作利益语,不绮语。
我某甲,尽形寿,常怀舍心,不悭贪。
我某甲,尽形寿,恒生慈愍,不嗔恙。
我某甲,尽形寿,正信因果,不邪见。
《南山律》初念即范;《成宗》次念乃范。
9, 受八关斋戒法: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10, 授三皈依大义
二, 咫尺千里
1,青年佛徒应注意四项:惜福,习劳,持戒,自尊。
2,改习惯
3,改过实验谈
4,问答十章
。。。
8,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47%)
9, 佛说无常经叙
三, 华枝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