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么最好吃? 是水果。
种类并不多,只是味道好。之所以说好吃,是因为那种好味道我们曾经吃过,而现在已然无存。
在我们生活里,桃子味的桃子,苹果味的苹果极少,有时候想,也许是小时候不富裕,所以难得吃到水果,所以会认为那时的水果好吃。
然而,吃过日本水果后,记忆中的味道立刻回来了!
记得小学时有同学课堂上偷偷剥开了橘子,那种特别的香气立刻四散出来,钻到人鼻孔里,刺激得口水潜溢……而今的橘子便是一筐也没什么香气。
日本水果好吃,也很贵,一只桃子普遍是400多日元,三十元人民币一个桃子,这在国内绝无可能。
桃子味的桃子一颗葡萄两块钱,开玩笑的吧?
桃子味的桃子就是这样的价格,人也要买来吃。日本人收入的确不低,但也不会像我们一买一大箱水果来吃。
他们全家买一个或两个苹果,切开来吃。连西瓜也只买一牙儿回家切小块共享。
不是舍不得,一为新鲜,二是精致生活的习惯。
他们对肠胃的保护是极其讲究的,必要生必要鲜,生鲜市场上看不到萎蔫的蔬菜和有疤痕的水果,鱼更是新鲜到可以生吃。
桃子味的桃子原以为从不吃冷食生食的胃,一次吃如此多生鱼生虾,肯定会闹革命,不料啥事没有。第一次蘸着芥末酱油吃鱼片,竟然没吐,还甚觉美味。
想起贵州行,两人滚水里涮着吃还闹了肚子!
咬一口带霜的西梅,酸甜果汁溢满齿间,不用担心农残细菌,这种感觉很多年不曾有。想当年,我们的果子也是摘下来便吃的,连桑椹都不需要洗,从枝头到舌尖,一眼不用眨,直接嚼碎吞咽,满嘴留香。
日本小国,他们水果产量不多,却不让一棵树结满果子。必定要剪除多余的花枝,只留少数,让营养都集中到这些不多的果子里,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桃子都是又大又圆的,香浓且甜度高水分足,两个便足够一家四口五口赏味。
“赏味”一词很能概括日本人对吃的讲究。
一切食物都讲生鲜味,连水都喝凉的。这个想想是有道理的,人体温度37℃,的确不该喝超过40℃的汤水。
食品包装上不是保质期,而是“赏味期”。
桃子味的桃子日本人旧被称为“倭人”,小人国的确是事实。他们房子小,车小,做的点心也小。小虽小,花纹颜色造型上却一丝不苟,看着非常精致。
桃子味的桃子说到菓子,我们南方的小点心还保留着传统。但日本人把它做得更好看,有的晶莹剔透像玛瑙,配着设计精美的小包装,又像艺术品,可爱又刺激食欲。
桃子味的桃子说起来,中国的小点心才是鼻祖。《红楼梦》有段描写,贾母大观园大宴,酒足饭足后“散散”,命人上点心:
丫鬟们听说,便去抬了两张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卷。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
刘姥姥看呆了——
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各式各样,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乡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
吃要美,穿也要美。和服的花色各式各样,从边角料做的工艺品可见一斑。
桃子味的桃子但是,工作的职员只穿制服。就是三十多度的气温,也西装革履系领带,下班时间,可见提着公文包的西装男一群一伙走出写字楼,进路边餐馆聚餐。
女性工作者少,商场里可见购物的日本女子,衣着休闲朴素,但妆容很精致。举止端庄,在大街上,很容易辨别出日本女子,与大啦啦走路大声讲话的中国女人们区别很明显。
日本女人更小女人一些。看到她们,会想到我们旧时代的闺秀们。
经过战争五四文革经济改革等洗礼的中国女人们,有了男子般的阳刚,却也少了许多阴柔美。
桃子味的桃子导游说,将来中国肯定会变成现在的日本。他指的是经济发达程度与福利待遇。
我对经济没有研究,只希望将来的桃子是桃子味,女人是女人味。所有水果蔬菜不用洗便可以放心吃;所有女人都不吼不叫,贤淑文雅。
想得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