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编辑精心整理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北京冬奥会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技巧吗?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剧中的情节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观后感能够体现观众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此外,关于,您还可以浏览。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1】
志愿者是青春中国的名片。赛场之上,在此次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队伍中,“00后”小将占比近三成,以谷爱凌和苏翊鸣为代表的新锐,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员享受运动、乐观自信的新风貌。而赛场之外,本次冬奥会的志愿者,有94%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这些年轻人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他们胸怀理想,愿为书写“双奥之城”的新篇章无私奉献;他们朝气蓬勃,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他们脚踏实地,在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引导、每一句翻译中展现中国力量。
从2008到2022,尽管世界变化万千,但志愿者的微笑始终如一。他们不仅是“双奥之城”北京的代言人,更是中国愈发阳光、自信、开放、富强的生动映照。在所有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起向未来”的无限希望。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2】
2022年2月4日,在北京鸟巢体育馆迎来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这是第二次在鸟巢体育馆举行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听大人们说那次开幕式非常精彩,让我对本次冬奥会的开幕式充满了期待。
本次冬奥会的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寓意是通过奥运会团结大家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开幕式晚上8点正式开始,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结合在一起,包括了倒计时、升旗、冰雪五环、运动员入场、领导讲话、雪花、点火炬等环节,最令我难忘的.是倒计时、运动员入场、雪花和点火炬。
倒计时用的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习俗和奥运健儿辛苦锻炼的情景,二十四节气对应二十四届冬奥会,倒计时结束,画面出现了一块绿色的青草地,不一会儿,草地变成了蒲公英,一个小男孩把蒲公英吹飞了,天空出现美丽的烟花,非常精彩。运动员入场环节,穿着各国服饰的运动员陆续走向前方,共有91个国家参加本次冬奥会,中国作为东道主排在最后出场。雪花环节,有许多小朋友拿着“和平鸽”慢慢聚集到大雪花台旁,组成一个心形,其中有个小朋友好像迷路掉队了,另一个稍大些的孩子赶紧跑去,把她带回到了心形的队伍当中,听说这个寓意“一鸽都不能少”。最后是点火炬环节,由两个运动员一起手持火炬跑到大雪花中间,将火炬插在雪花上,然后雪花慢慢升起。爸爸说以前的火炬特别大,这次用的是小火炬,既环保又节约,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整个开幕式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精彩画面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展示,又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奇妙的结合,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的奥运理念和精神。我为冬季奥运会在我们国家举办感到自豪,我为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3】
迎新春,庆冬奥。大年初四,在举国欢度春节的时刻,世界的又一大盛会拉开了帷幕。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又将以怎样的盛大开幕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呢?
在此,我以文章的方式记录冬奥开幕给予我的惊艳。
晚八点,坐在沙发上等待,电视上播放着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每一帧都配有一句耳熟能详、极尽唯美的诗句——那是中国人跨越百年不变的格调,历经千年不衰的情趣,蕴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动人心魄的美感,是中国对自己文化的坚定自信,是文明的输出与传递。
倒计时归零,鸟巢正中的巨型光屏上,一朵绿意盎然、晶莹闪烁的春花绽放,昭示着春天携来的无限生机与希望。
接着,是升国旗仪式。在《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猎猎寒风中飘扬。
全场渐暗,光屏忽亮,一滴蓝墨化于水,晕散成丝缕,冰蓝氤氲,杳霭流玉,画意诗情。忽的,湍流冲刷而下,白浪翻涌,奔腾于整个舞台,正应了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后,水面冻结,归于沉寂,光线聚焦,一块冰立方缓缓凸现,在台上打下一片剔透的影。光影闪动,激光刻刀留下的五彩线条在冰立方上绘成各项冰雪运动的剪影,雕出历届冬奥的主办国及举办城市,最终定格于2022,中国北京。此时,一个璀璨的冰球蓦地撞入立方,撞碎了晶莹的冰与剔透的影,撞出了冰雪玲珑的奥运五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其大胆的创新、炫酷的艺术效果、极具感染力的科技感都令我震撼非常。
灯亮,模仿中国古代雕花镂空纹路的光影铺满舞台,门开,各国运动员依次入场,热情地向观众挥手,舞动着本国国旗。每个领队的姑娘都举着一片精巧玲珑的月白雪花,其上是各国家地区的中英文。入场仪式虽长达50分钟,我却也不甚烦躁。
入场毕,举着雪花的姑娘齐聚,一片拼接而成、造型优美的大雪花升起,各个国家地区的名字相互连接,光屏上地球轻转,奥运会旗迎风招展。这就是奥运——“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最振奋人心的,是点燃奥运圣火。来自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传递火炬,绕场一周,将火炬插到了大雪花的中央。那是奥运不灭不衰的信仰,是体育永不褪色的火热精神。
预祝中国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圆满成功!愿奥运热情长存,光辉不散!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4】
办好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展现自信发展的舞台。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严峻形势,中国经济平稳过渡逆势上扬,中国社会防控有力、秩序井然。北京冬奥会更是在疫情防控压力下稳步推进,这些有力举措和实际效果充分证明中国疫情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展现出党的领导和国家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信和笃定。同样,我们在北京冬奥会的中国元素融入上也充分表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再到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火炬、奖牌、火种灯……“中国风”处处都在彰显着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彰显着和谐、和善、和平、和美的中华文化,彰显着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自信的北京冬奥会,必然会精彩;自信的中国新时代,也必然会出彩!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5】
仍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鸟巢灯火通明,圣火流光四溢,狂欢震撼人心。如果说08年的奥运会是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的一个机会,是中国由弱变强的里程碑,那么今天的冬奥会则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烙印的结合,让世界领略中国的文化自信。
2008年,我们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神话。如今,我们再次作为东道主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自豪满怀,冬奥会的圣火又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点燃。中国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获取无限信心的同时,也找到了“讲中国放事”的最佳角度与方式。
灯火里的中国,温馨和谐,流光溢彩;新时代的中国,长歌豪迈,生机勃勃。北京冬奥会必将是一届载入史册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必是一场开创冬奥会历史的盛典,北京冬奥会的冬奥之火必是一捧直入人心、连接你我、一起向未来的奥林匹克云火。
勇立潮头风更劲,乘风破浪正当时,何其有幸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中国。作为时代新青年,让我们乘着北京冬奥会的“浩荡东方”,带着“一起向未来”的满怀希望“组船出海”,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瞬,世界共同望向北京;这一刻,北京与世界共同见证!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6】
昨天晚上8点,冬奥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了。这可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激动万分的好日子。
我们大家的目光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一起看向电视屏幕。24,23,22,21...用24个节气展现了中国诗情画意的唯美,每个节气它都有一句形容这个节气的诗句。
在现场一个小学生用嘹亮的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身穿56个民族服饰的代表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100多位优秀代表们共同手递手传递着五星红旗。红旗缓缓的传到旗杆下,军人们接过国旗。全场观众起立,升国旗,奏国歌,电视机前的我们和现场的观众一起唱国歌。在嘹亮的歌声中,国旗缓缓上升。这一刻我内心的激动无法言喻表达!
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91个国家运动员入场后,91个写着这些国家名字的雪花拼成一个大雪花。还有一个少年合唱团围绕在这个大雪花边歌唱着歌曲“雪花”。也有许多小朋友手举着和平鸽,在大雪花边舞蹈。最后他们在大雪花边围成了一个爱心。
最后烟花秀,我看到一棵棵巨大的迎客松绽放在鸟巢的上空,寓意着欢迎五湖四海八方来客。
北京是唯一一个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身为中国人我很自豪,在这里我真心为所有的运动员们祝福:“奥运健儿们,加油!”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7】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首次来到主媒体新闻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会议刚开始,巴赫就分享了北京冬奥会给他留下的一些难忘瞬间。
2月5日的冰壶混双比赛中,中国组合范苏圆/凌智输给了美国队,但胜负并不是这场比赛的一切。
赛后,两人赠送给两名美国选手一组“冰墩墩”纪念徽章。这一友好举动令美国选手颇为感动。美国冰壶队特意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中国同行展示了绝佳的体育精神”。
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日本选手岩渕丽乐手臂受伤,只能带伤完成了最后一跳。当她在赛场摔倒时,所有的女孩都跑过来与她拥抱,安慰她,鼓励她。
巴赫说:“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会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奥林匹克精神,我从未在往届的冬奥会中感受到这一点。”
巴赫讲的这些例子,不仅感动了他,也感动了全世界。
2月14日,当中国选手徐梦桃拿下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时,刚刚完成最后一跳的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跑过来和她拥抱在一起;同一天,在花样滑冰冰舞比赛结束后,美国组合凯特琳/让·吕克·贝克和中国组合柳鑫宇/王诗玥老友重逢,紧紧相拥;2月16日,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获得铜牌的俄罗斯奥委会选手伊利亚·布罗夫,激动地抱住了获得银牌的乌克兰选手亚历山大·阿布拉缅科……
这样的拥抱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将人与人隔开的那些东西,诠释了什么是“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奥会就像是搭在各国之间的一座桥,一座和平之桥、友谊之桥、团结之桥。在分化与误解侵蚀世界的形势下,这样的一座桥弥足珍贵。
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以来全球首个安全、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这也说明,在疫情面前,人们仍然有能力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仍然可以消除隔阂走到一起。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都把手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不仅展示了我们应该携手向未来,还描绘了未来的方向。
北京冬奥会充分发挥“中国智慧”,将“绿色办奥”作为四大办奥理念之一,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筹办冬奥会的始终。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通过将张家口的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了100%使用绿色电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和首都体育馆等4个场馆,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界直冷制冰技术,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可实现节能20%以上……
得益于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成为首届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为全球减排树立了典范。
除了绿色,北京冬奥会的另外三个办奥理念共享、开放、廉洁,同样是国际社会在未来需要去坚持和追寻的目标。
以团结面对困难,以信心和力量克服困难,以中国智慧为未来做贡献,这是北京冬奥会带给世界的启示,也是世人关注北京冬奥会、为冬奥会点赞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