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批准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为加快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军官制度体系,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军官制度改革期间,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军官职务等级、军衔、职务任免、教育培训、待遇保障、退役安置有关规定。
期盼已久的军官制度改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一)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奥厄施泰特会战中被法国打败,为了求强图变,他们把军官贵族世袭制改为以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为标准选拔晋升军官的职业化制度。
60多年后,当法国人再次开启战争后,他们没有想到,平时不设军官编制、战时临时编组的法国军队,在遭遇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普鲁士军队时屡屡惨败。此后,军官职业化制度被世界各国竞相效仿,已成为当前各国军事力量建设的主流。
历史启示我们,战争较量的实质是人的较量,而人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制度的竞争。先进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蕴藏着先进的战斗力。
刘伯承元帅曾说,“军官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我军现在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带有很深的机械化战争烙印,明显滞后于信息化条件下精细、扁平等要求。军队人才难保留,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流动过快;由于受服役年龄的限制,每年都有几万干部转业,又从地方招收几万学员入伍提干,干部队伍的大出大进,影响了军官的专业能力建设。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的快速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改革军官制度,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成为推进我军改革的当务之急。
回顾历史,每当我军体制编制调整之时,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必然随之改革。当前,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也已展开,军队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能配置、权限设置、运行机制等,都与此次改革直接关联、一起联动。随之而来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制度配套, 作为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重塑适应作战需求、契合改革目标的中国特色军官制度体系,是应有之义,势在必行。
(二)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提出,军官是一种社会职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立法说明中提出“保证军官以军队工作为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
80多年过去,军队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实行军官职业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2013年,习主席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改革部署。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项重要任务:
①建立军衔主导的军官等级制度。
②建立既相协调又相制约的选拔任用制度。
③建立聚焦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交流制度。
④建立军事职业特点的待遇保障制度。
⑤建立提高人才使用效益的退役安置制度。
当改革的面纱揭开,未来的红利也清晰可见:
——“官本位”思想逐步淡化。我军现有的军官等级制度,是“官本位”传统思想的产物,各项具体制度主要以职务为主线来安排,考评、培训都直接指向于职务晋升,工资、住房等保障也与职务高低紧密捆绑,容易使人们简单地把职务高低视为自身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由此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积弊。建立军衔主导的军官等级制度,把军衔作为反映军官能力的主要标尺,以军衔明确军官身份、确定军官上下级关系,基于军衔等级科学设置军官职业发展路径,发挥军衔在能力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军衔来增强军官荣誉感和责任感;实行岗位编制军衔,优化军官队伍结构,理顺领导指挥关系。
——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公正。一个能够让军官甘于以生命为代价、矢志追求的职业,一定是一个高尚纯洁、风清气正的职业。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很重要的就是构建既相协调又相制约的选拔任用机制,最大限度压减主观裁量、人为操作空间,营造公平公正、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切实把军官从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顾虑中解脱出来。军官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专务打仗,全力提高素质,认真履职尽责,谁升谁走靠能力实绩说话,提的硬气、走的服气。
——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军官职业化核心是专业化,前提是专业化的分类,关键是专业化的培养。我军军官的分类只是按照职务性质分成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专业技术5类,而军官选拔任用、培训交流也没有制度严格限制,出现了训用不一、随意改行等现象。在健全完善军官分类体系基础上,建立聚焦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交流制度,系统规范军官在哪个领域发展,什么时候该入校培训、交流任职,推动军官在部队、机关、院校有序交流、多岗锻炼,大力提升军官能力素质。
——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亲切关怀下,军人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提高,这对激励官兵强军报国、吸引社会青年参军入伍发挥了很好的政策引领作用。这次改革,将实行军衔等级主导、待遇级别调节、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待遇保障模式,强化对军官职业发展的激励调节作用,增强军官职业的吸引力和荣誉感,更好地彰显军事职业的比较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军官群体将具有更强的职业认同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发挥更强的主体作用,形成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三)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阻力主要来自敌方。军事变革的阻力则主要来自自己,来自旧的观念和习惯。
以军官职业化为牵引的军官制度改革,是现代军队建设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对军官个人成长路径、发展模式的全新升级,改革最终要落到所有的军官头上。面对这种转变,如果嘴上向往和盼望、思想还停留在昨天,穿新鞋走老路,必然会遭遇职业发展的瓶颈。
军官职业化的核心是专业化,军官的天职是组织和指挥打仗。这种复杂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有稳定的服役时间作保证,但是稳定不代表进“保险箱”。军官职业化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舒舒服服地熬提升、等退休,“熬”没有出路盼头,“等”只能淘汰出局,面对职业化对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更高门槛的要求,只有积极适应,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军官职业化不是简单地把军官作为一般职业,职业军官从事的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神圣事业。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政策制度调整后,军人荣誉的国家认可度、社会影响力将不断提高,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将发扬光大。军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只有始终盯着战场、专注打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才能回报党中央、习主席的关心关爱,回应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迎接军官制度改革,你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