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粉彩瓷器的出现是为了外销
文献记载广州粉彩瓷器亦多是和外销相联
笔者査阅的有关广州粉彩瓷器记载的书刊,几乎都谈到了外销的问题。如《陶录》云:"洋瓷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多奇巧,岁无
定样。"《陶雅》讲,广州粉彩瓷器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三行有售。在专为外国人开设的十三行卖,当然是为了卖给外国人。《中国陶瓷史》说:广州粉彩瓷器"以销外洋"。《竹园陶说》云:……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制成彩绘,然后售之西商。"《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亦说:"由景德镇运来广州加彩是供给欧洲的。"
遗留在外国的广州粉彩瓷器
广州粉彩的纹饰设计与外销的关系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旧广州粉彩瓷器实物数十件,从纹饰造型来看,亦是多为了外销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如"乾隆粉彩瓷器洋人盘"、"乾隆麻色织金外国风景盘"等,从彩色到纹饰都是欧洲人所喜爱和常见的;有专用欧人的稿本或商标作图案的,如"乾隆浆胎粉彩瓷器开光奖杯瓶"、"乾隆葡萄牙皇族纹章盘"、"同治粉彩瓷器织金葫芦商标盘",都应是西商或外洋来样专门加工的;还有一些不但图案是西洋的,器物样式也是西洋的,可能就是欧洲商人拿来的样式在景德镇定做,然后在广州加彩的。如"光绪广彩麻色菱角双鸟纹果盘"、"彩瓷八角带盖花插"等均属此类。除以上所举的各例外,还有半中半洋的图案,如"乾隆广彩锦地开光神父传教大碗",画面为一神父打扮的洋人,另有一些群众似是在听传教,还有一洋狗,显然此件广州粉彩瓷器亦是为适应欧美人士的口味而绘制的。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广州粉彩瓷器"和外销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会出现这一品种,可以说就是外销的需要才出现了广州粉彩,文献记载也无不和外销有关。粉彩瓷器紋饰图案的设计,很多是仿西洋画法,故说广州粉彩瓷器即外销瓷器。
总的来说,广州粉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因外销的需要而发展,它的生产亦是为了外销,其彩绘亦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它既有我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已贏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当今销售遍及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着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