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挠自己的痒处

来源:东饰资讯网

很多产品经理可能每天会花很多的时间来寻找用户的痛点,希望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然后通过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用户的问题,今天在阅读《重来》一书的时候,书中提出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挠自己的痒处

其实这种方法应该也会是很多产品经理在实际分析用户痛点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的方法。就是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一直用着不是很舒服的产品,或者希望能够改进的产品。挠自己的痒处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来确定产品方向的方法,因为你作为一个真正深受其害的人,你对这件事情要求的迫切程度可能更高,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你因为自己长期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表现形式都很了解,所以你更容易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从自己生活的不方便的方方面面出发来思考如何改进产品,做产品过程更容易确定这个产品能否真正的解决你的需求,以及它中间有什么缺陷。如果能够做到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多个“痒处”,并且自己去挠,那么这种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使用产品的痛点,并且想出解决方案,最后由量变形成质变,收效肯定也会很好。

发现自己的痒处,并且动手解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多进行思考,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肯定也会想办法进行解决,但是很多时候在解决完成之后,并没有形成自己一套非常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者方法论,只是针对于眼下的这个问题动手解决完成之后就结束了,而那些成功的人在发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后,会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者直接做出一个很初步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之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产品,最终推出的完成态的产品可能会解决很多和自己面对的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这个产品就会成为一个较好的产品。遇到问题后有三种不同反应的人,第一种人是遇到问题很悲观,可能很快想着放弃,不会动手解决;第二种人会动手解决之后就结束了;第三种人不但是自己会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会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论,方便自己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能够更加快速、省时的解决。我们也就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总结输出,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成为拥有第三种能力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