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嘉
版权声明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说老实话,确实挺重要的。说不重要,那是唬人的。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你是愿意聘用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更愿意聘用一名北大或清华的大学毕业生。在正常情况下毋庸置疑,你会选择后者。同样的,如果一名学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名校的要求,我想他不会选择去上一个普通大学吧!这是事实。
事实毕竟是事实,但也不外乎情理之外。毕竟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动态社会,随时随地的变动,谁也无法料定一个肯定的答案。只能说,名校毕业的学生要比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所占优势多一点罢了。甚至很多时候,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竟然比许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后,混得好的多得多。
所以说,如果非要是在这个问题上辨别个标准答案的话,我个人认为:
名校的确很重要,但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重要,顶多只不过是占优势而已,仅此而已。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今虽然处在互联网时代,就业门槛越来越低,而且埋没人才的几率越来越少。只要你有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展现自己的能力。但同样的,学历相对也是许多公司筛选人才的一个手段,且在有些公司中还是首选手段。
从古至今一直是这样。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现在学生的升学考试越来越难,分数增长的越来越高。前些日子,我表弟刚中考完,成绩也在考完试的一个月后出来了。说实话,比我有出息得多,他考了有500多分,虽然不是很高但已经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在我中考的时候也就是2007年事情,中考满分才是500多分不到六百分,而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也就是385分以上,考到四百分以上省内的高中随便挑。可就我弟考的分数,放在9年前可以说是尖子学生考的分数。但现在他连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还差十几分。短短的9年时间,中考分数整整涨了有200多分。你说可不可怕!
这件事给我的第一反应是:
新一代的孩子普遍比上一代的孩子聪明;
新一代的孩子在未来,面临的竞争力更强烈。
新一代的孩子在知识方面的渴望要比上一代的孩子更强烈。
毋庸置疑,以后每年的中考,高考地录取分数线还会只上升,并不会下降。原因也很好理解,所谓中考,高考,其目的主要是在人群中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如果你从这个层面上看,每年的考试题越来越难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还记得一次,一个家长说过他孩子考试的事情。他是这样说的:现在的中考,高考,居然连大学考试题都搬出来,这也太不合理了吧!
你瞧瞧,如果你没有从以上这个层面看得话,你一定会和这位家长一个想法认为不合理。但如果你从这个层面看得话,也就不难理解了。要知道,由于我们现在的科学发达,物产丰富。造就了新一代的孩子在知识积累方面越来越迅速,相比前几代人,新一代的孩子普遍比他们要聪明得多。这并不是智商问题,主要是现今社会,我们的知识产量丰富,快速的原因。知道为什么苏格拉底没有写书呢?原因在于,在他那个时代确确实实没有多少东西可写。仅凭记忆已经足够了。
回过头来,咱们再说说名校的事情。
前几天,我和叔叔聊天正好聊到名校这事儿上。由于在我们整个大家庭里也就出了一个名牌大学生,也就是我表姐。我一直以我表姐为荣,甚至有很多时候把她定为我奋斗的目标,有朝一日超越她。虽然我没有上过大学,其实我在这方面一点都没有自卑过,遗憾的话倒是有些,毕竟错过了谈恋爱的好时机。
对我来说,我始终觉得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路程而已,确实很重要。但也没有许多家长想象的那般重要。出了校门才是人生旅途的真正开始。可我叔叔不这么认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能和你表姐比呢?人家可是交大名牌学校毕业的,你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人家。
在这里相信很多家人都是这种想法吧!我叔叔只不过是这类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是一个典型的固守型的人。
在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概念,体会一下瞬间改变生活的滋味。
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守型的(Be Good Type),一种是进取型的(Be Better Type)。这两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做事的时候,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固守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下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
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下是否有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第一种人过分在意自己当时当刻的表现,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感觉有可能做不好”,就直接放弃 —— 省的丢人。
第二种人常常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们知道自己有可能做得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步,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更习惯于接受挑战,处理压力,更懂得积累的好处。
显然,第二种人的成长空间更大 —— 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第一种人与第二种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更底层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同:
固守型的人更倾向于相信智商是固定的; 固守型的人更倾向于认为与努力相比天赋更重要; 固守型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命运多少是已经安排好的……
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固守型、进取型的人)来自于一本书,《成功,动机与目标》(Succeed: How Can We Reach Our Goals, by Heidi Grant Halvorson)。
Halvorson 博士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小调查文件,用来让读者自行判断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人:
认真地问自己以下问题,如实地回答自己,给每一个问题打分。一点都不同意,是1分,非常正确是6分。
1.功课或者工作比同学、同事做的更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2.我喜欢能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朋友,尽管有时候得到的不是正面信息。
3.我常常寻找开发新技能、汲取新知识的机会。
4.我很在乎是否给人留下好印象。
5.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
6.我努力和朋友及熟人保持开诚布公的关系。
7.我努力在学校或者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8.当我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我很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9.当我知道别人喜欢我时,自我感觉会很好。
10.我试图比同学或同事更出色。
11.我喜欢别人挑战我,从而使我成长。
12.在上学或上班时,我注重施展我的本领。
现在请把第1、4、5、8、9、10、12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7,记为 X。
再把第2、3、6、7、11题的得分想家之后除以5,记为 Y。
最终,你的得分中,X 和 Y 哪个数值更大呢?
X 数值更大的人倾向于“表现导向”(Be-Good Type);而 Y 数值更大的人倾向于“进步导向”(Be-Better Type)。
当然,如果你算出来的是X值更大的话,也不必沮丧。至少你知道自己倾向于“表现性”。要知道,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努力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日后在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不去关注自己是否表现的有多优秀,而是将焦点锁定在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进步。这样渐渐地,你会成为一个进取型的人。
“是不是名校毕业”这事其实也是一样的。许多人认为名校毕业的学生就比自己优秀,就比自己能力强,进而在这些人面前自己就低人家一大截。其实不是的,在一个公司,乃至一家企业,重视的是你这个人的实际能力。当然,起初学历也很重要。毕竟辨别一个陌生人是否有能力,最快的方式就是看学历。进而许多人只猜对了一半,学历确实是敲门砖。但要想进了门之后有一席之地,还得要看各自的本领。
当然,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要认为自己拿的名校毕业生,自己有多牛逼。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厉害的,你厉害还会有比你更厉害的人在你前面等着你。所以说,名校毕业的学生,恭喜你们。至少你们比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占了许多优势,但这并不是你们应该骄傲的资本。你们要清楚,人生道路如同一场超长马拉松,即使你现在领先于其他人,并不代表你会取得胜利。只有你抵达终点的那一刻,才是你取得了成功,千万不要骄傲,千万不要自满。
同样的,没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包括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就好像我。这不应该是我们放弃成长的理由,正因为我们比他们落后,我们更应该加快脚步迎头赶上,不是吗?
纵使赶不上,每天能够见证自己有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也是很好高兴的事。别忘了,我是进取型的人。我们不为表现而做事,我们只为自我进步,自我成长而做事,更准确的说我们始终是为自己而做事。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