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赵昂,国内知名职业发展专家,新精英研发总监,资深生涯咨询师
人生中,职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生命中大半的时间,粗算起来,大概会有三四十年。这几十年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职业的精彩,也在以自己的理解和职场互动。这几十年里,人们都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资源,却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纠结、迷茫、倦怠。特别是在前十年。
职场的前十年,是人们最懵懂的十年。初涉世事,有战战兢兢,也有冥顽不灵,有坚持倔强,也有退缩迟疑。错过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我在平时的咨询中,见证了人们在职场中遇到的沟沟坎坎。把这些“坑”总结出来,希望大家看了,或绕道而走,或提前准备,或见招拆招,总之,有所了解,就会有所成长。
职场前十年,大概会有这些坑:
一、初入职场的迷茫:
初入职场的迷茫分两种:一种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迷茫,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看看招聘要求就知道了,很多职位要求有工作经验,这也恰恰是很多大学生们尴尬的事情:初入职场,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其实,职场要的不是具体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要的是职场素养和职业意识,这也是职场人和学校人最大的不同。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一般都会有半年左右的适应期,要适应职场与学校不同的学习方式、做事方式、人际交往方式。过这一关时的典型状态就是有些焦虑,有些迷茫,进而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不够自信。
还有一种迷茫,其实是自我认知不清的延续:中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倾向,选了一个自己不知道的专业;大学的时候只知道自己不是特别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又不知道喜欢什么;毕业了,就顺理成章地做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时才发现工作也不喜欢。那么,问题来了:是要一辈子做这行了呢?还是要转换了?如果换,换什么?迷茫开始了。
职场定位的迷茫特别普遍,以至于会心不在焉,将各种适应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胆子大的就不断跳槽,成为职场跳跳鱼;胆子小的,就动力不足,产生职业倦怠。
怎么破?
初入职场,不管是哪种迷茫,都要先做好一件事:适应职场。标志就是成为职场新锐。
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不管是什么职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出来职业素养,并提升通用的职场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个阶段大概是三年。这个期间,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能够提升我的能力,是否能为我增值。至于薪水、福利之类的,除非是影响生存,否则绝不应成为考虑的因素。月入4k和月入8k的区别,职场第一年看,是相差了一倍,10年之后看,或许就只是一年5万的投资,换来自己职业价值的迅速翻倍。
有人说,我的方向还不明确呢!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怎么办?我选错了行怎么办?既然是选择了,一定有当时选择的理由,不管是自我认知不清,还是视野不够,那个选项已经是当时资源所能及的最好选项了。如果不是特别明确的调整,既然选了,就认真练自己。
如何适应呢?最重要有三点:
1、结果导向。凡事瞄准结果,这是和学校生活最大的不同,甚至刚开始适应会有些困难,但这是职场的基本法则。需要负责,需要担当,会有委屈,会有失败。但是值得。
2、实践中学。不要再专门找时间,书本中找答案。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哪里不足,补哪里。能力会在一个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然成长的。
3、与人合作。包括和上司、同事、客户的合作。
在适应职场,成为新锐的同时,再去发展自我,探索可能。
二、稳定后的困惑
职场三年左右,适应职场了,对于环境越来越熟悉,自己也因为努力而表现不错,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这时候,诱惑来了:你或许不仅可以做技术,还可以做销售,还可以做市场,还可以创业……
想法很多,浅尝辄止,每一种可能性都那么近,似乎做得来,又那么远,总觉得转换成本太高,前途不明。这时候,我们最容易“被选择”:如果刚刚好有一个晋升发展机会,可能就会从了;如果那个发展机会是别人的了,可能就逃了;如果生活中波澜不惊,从没出现什么机会呢?那么,就郁闷了。
职场三到五年的时候,会出现新一轮倦怠,是关于方向定位的。
如果你在职场开始的前三年,幸运地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方向,那么,祝贺你,你的职业才刚刚开始。没有五到八年的积累,你不会成为一个领域的资深人士。所以,卯足了劲,找到榜样,开始干吧!这时候,你仍然需要以能力提升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只不过,这时候需要挑选修炼的职场平台了,不再是任何一个机会都能帮你提升了。你要选择那些能有更多尝试空间,能有更大视野的平台,更多高人云集的地方,那里才是你的机会。
如果你不巧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是认认真真在一个职位上做了三年,那就是时候做一个职业梳理了。梳理两个方面:已经的积累,和自己的兴趣。
职场这几年的历练,大大小小也尝试了一些事情,需要坐下来认真分析下自己的职业特点:哪些事情做的成功,哪些事情做的失败,成功是为什么?失败又是为什么?自己在这些实践中体现了什么优势?又有哪些劣势?优势是否可以继续提升和发挥作用?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你的优势在职场上成为你的品牌?劣势是否可以规避?你的策略是什么?如果不能规避,有什么学习计划?
总之,如果是职场前三年是一个历练实验期,那么这个阶段,就要尽快将实验的结果转化为方向和更强劲的动力。
除了能力梳理,还有对于兴趣的探索,这样的探索不一定是经过自己在不同职位上的真的做过,可以是观察出来,聊天聊出来,兼职做出来。至少,对于自己的大致方向也该有所发现了,比如是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埋头具体事务,是喜欢更加开放自由,还是规范有序。根据自己的兴趣,逐渐调整职位,尽快进入自己舒适的车道。
五年左右是一个重要阶段,是职场的发力期,这个阶段抓住了,会至少稳定五到十年,并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成就感。
三、频繁转换的烦恼
职场十年内,不同的阶段,都会有频繁跳槽的人,一般出现在两个阶段:职场前三年和八年左右。
第一个阶段容易理解,因为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于是不断跳来跳去。第二个阶段的频繁跳槽却是因为一直以来没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也一直忍着坚持,终于发现忍无可忍了,开始跳出来寻找自己。
不管是哪个阶段,频繁跳槽绝非本意。只是很多时候,“跳跳鱼”们也无可奈何:工作确实不喜欢;每次转换之后的情况总是大出所料;人际关系出现危机;领导的承诺总是不能兑现;虽然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不明白自己做的能否达成……
种种情况,每一个职场人都或多或少有遇到,只能尽量避免,不能完全规避,只能发挥价值,不能对抗逃避。烦恼出现,跳槽、转换之前,先明白这么几个事:
1、每一个新的职业,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在没有度过这个阶段之前,先告诉自己不要转换。这个适应期大概是半年到一年。适应期不过,你的所有焦虑、倦怠、无价值感多半源于适应问题,而不是真的选择不对。
可以给自己的适应期一个适应清单:比如熟悉公司环境,了解上司的工作模式,画出公司人际关系图,参与并完成一个项目……有了任务就会耐心,在耐心的适应中,很多的焦虑就会自然消失。
2、所有的工作都会对提升自己有益,没有什么努力是白费的。骑驴找马,但是不要虐待驴。不要对自己的工作心存嫌弃,不认真,不投入。那样的职业状态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只可能白白浪费了时间。即便是要离开,也是因为明白了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是踏踏实实离开的。否则,过不去的坎,迟早还会碰到。
3、说到职业转换,先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期待在完全不明方向甚至没有探索的时候就会一选必中。方向的选择,一定站得高一点,远一点,才能看得清楚一点。有什么方法吗?求助高人,回问内心。求助职场的各路高人,问问资深人士,他们职业的状况,发展的路径。了解的多了,才知道最真实的职场,省去自己摸索的时间。即便是跳槽,也要通过各路关系先了解清楚了未来雇主的真实情况。但是一定注意,问到别人的,都是信息,而不是选择。永远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因为没有人真能懂你。
其实对每次的选择都慎重了,才不会那么频繁转换,当然,这需要有选择的方法。
四、职业第一次上升期
经历了各种波折、转向、定位、折腾,如果确定在一个领域里发展了,经历了五年以上,又会出现新的倦怠期:职业瓶颈。
所有的倦怠都是因为外界提供的资源机会不能满足自己发展需要了。对于认真在一个领域里发展了五年以上的人来说,可能会看到:晋升无机会,工作没挑战,跳槽没意义,形势有危机,家庭有责任。
因为每个人在职场摸索的时间不同,这样的倦怠一般出现在进入职场8-10年左右。
一定要意识到的是:这是职业上升期的标志,昭示着发展的机会来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一般会出现3-4次职业发展期,一次是在初入职场,需要迅速提升能力;第二次就是十年左右,稳定求发展;第三次在四十岁左右,进入事业发展期;如果有后劲的话,五十岁左右还会有一个发展期。
既然是发展期,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不好的状态呢?这是因果关系。因为自己的基本职场能力具备了,所以就会有新的发展需求;因为对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就会有厌倦;因为开始追求更大的成功了,所以就会对机会有要求。
这个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前准备:
1、能力的升级。之所以会出现瓶颈,从表面看,是缺少机会,是职场斗争。但是如果不从内在找问题,瓶颈永远无法突破。这个内在的问题就是:能力需要升级了。注意,是升级,而不是简单的提升。之前的职业发展,主要是能力提升,就是在量上发生的变化,同样一件事,需要做得更好。而能力升级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能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从执行到管理,从管理到战略,每一步的能力结构都有调整。如果能把握中间的节奏,提前准备,自然可以水到渠成,需要的只是等待或者创造机会。否则,只能是白白放过一个个可能的际遇。
2、广泛的人脉资源储备。机会从哪里来?从人脉圈里来。这个人脉既包括一个企业内的人脉,也包括行业内的人脉,还包括其他圈子的人脉。一个人的交际圈中,弱关系越多,机会就会越多。因为缺少竞争,也因为人们获取可信赖信息的渠道有限。但是人脉圈的一个前提是:你需要有可交换的价值。如果之前的职业发展并不理想,即便混进了几个圈子,当大家从你身上看不到可交换的价值,这个圈子对你来说,也是休眠的。
3、主动尝试。有些圈子和职业相对封闭,除了人脉交际,关键还要主动尝试。主动,就是要求,尝试,就是自己没做过的。跨界、跨领域、跨工作内容,这些尝试的目的,和初入职场的尝试有相似之处:寻找可以明确的方向,并验证自己价值的机会。
有了这些方法,职场第一次上升期才能上得去,否则,这一次就成为了职业发展的分流期。
在职场前十年,不管是适应、定位、转换还是发展,每一个坎都是我们的功课。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楚,对世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和这个世界互动,逐渐学会了以我们自己满意的方式,借助可能的机会和世界的平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职场前十年,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昂sir人生【answer_rensheng】,昂Sir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