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雍也第六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很喜欢颜回,认为其他学生都比不上他。
孔子说:“颜回能一连几个月都守着‘仁’,其他人顶多挺上十天半月。”
“三月”可能是实指,以三个月为期;也可能是泛言其多。
“守仁”也是锻炼定力的一种方法。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的学生中,长于政事者有四,除了这一段文中提到的三个,还有冉雍。为什么没有问冉雍?可能是因为冉雍为季恒子宰已经五年了,季康子接替季恒子上台后打算换个新人,于是派人向孔子求贤。
三个人都可堪大任,但又各具特长,最后,季康子选的是冉求。冉求的特点是“艺”,多才多艺。
仲由的特点是“果”,就是果敢、果毅,说干就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端沐赐的特点是“达”,通情达理,善与人交往。
“何有”的意思是“这算什么呢”,孔子以为他这三个学生任何一个去当官都绰绰有余。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骞,qian,1声。闵子骞,闵损,字子骞,孔门一期生,以德行称,有名的大孝子。
费,bi,4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是季氏的私邑。
汶,wen,4声。汶水,即今山东省的大汶河,在鲁故城以北,泰山以南。汶上,即汶水以北。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到费地为宰。闵子骞对来人说:“请您替我婉言谢辞。如果再来找我,我肯定就跑了。”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冉耕,字子牛,行辈为伯,孔门一期生,以德行称。
牖,you,3声,窗户。
亡之,简本作“末之”,大概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意思。
伯牛患了重病,孔子前去探视。为什么从窗户拉着他的手?可能因为得的是麻风病,被隔离了。孔子不惧传染,还拉起他的手,可见对伯牛的亲近和重视。孔子说:“这都是命呀,没有办法了呀!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这种不洁的病呢!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这种不洁的病呢!”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章是孔子对颜渊的赞美。
箪,dan,1声,古人盛饭的竹器。当时的普通人,盛饭多半用这种器物。
瓢,舀水的瓢,把葫芦剖成两半,其半称瓢,用以盛水。
颜回穷啊,住的是陋巷,用箪盛饭,用瓢饮水,吃了上顿没下顿。人们都替他上愁,说这日子怎么过呀,能不能娶上媳妇,娶了媳妇以后拿什么养活人家?但是颜回呀,穷开心,得过且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就不想媳妇的事儿。
6.12 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听你的课,我听不懂呀。”孔子批评他说:“听不懂,学不会,是听了,然后不懂,学了,然后不会,而你是根本没没听,根本就没学。”
画,画地为牢,根本就没去做的意思。
有人钻学习这个道,有人钻体育或音乐那个道,所以说同样一节课,同样一个老师教,有人就学得会,有人就学不会。学了,不会,不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不学,那你在教室里坐着干什么来了?既不尊重老师劳动,也不珍惜自己的宝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