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阅读已成为现代人的优雅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类文明演化的双重视角。从这期美篇开始,我打算结合相关阅读,把去过的国家梳理一遍,聊聊“眼见”与“思达”间的关系。
从哪里开始呢?我选择了希腊,希腊之旅不可错过,因为它为文明的精彩贡献了太多的“幸运”。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我们先从“眼见”说起,按照《物演通论》递弱代偿理论,生物的眼睛也是求存过程中,感应属性的代偿结果,它大大提升了有眼物种的生存几率。同时,也因对这一优势的依赖,适存度进一步降低。
被视物体的光线到达眼睛视网膜上,形成倒立之像,可你没有感觉到倒立。你的三种视锥细胞把光的波长分解为视觉神经的信号,你的大脑在“意识幻觉”的作用下,解读为有颜色的成像。那些不幸的色盲者和你看到的不同,是因为很多哺乳动物只有两种视锥细胞。狗狗甚至只能看到黑白影像。都说“眼见为实”,其实不过是大脑的“聪明错觉”(对求存有益)。
光只有波长,没有颜色。声波也只有震动频率,是你大脑“聪明地错觉”为声音。不服气的人可能说,“我不管,反正我只相信直觉,图上的希腊姑娘难道不漂亮吗?”。有性生殖才让你有了这种感应代偿好吧,真相信直觉,你会认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吗?难道不是天天看到东升西落的太阳围着地球转吗?
这就是你来希腊旅游的意义,希腊人在人类文明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让“思达”超越了“眼见”。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科学和民主为何产生于希腊呢?其它几个古文明都“大河文明”,那里是农业文明诞生的摇篮。而今天的工商业文明的种子就藏在希腊这片沃土之下,看看这张古希腊地图,几千个城邦都分布在爱琴海的沿岸山地和岛屿中。连接它们的爱琴海不就是“古代互联网”吗?
航运促进了商贸交换,交互促进分工,分工萌生了工商文明,分散的城邦和海洋屏障促进了独立,独立促进了民主(希腊的公民大会),这个逻辑还合理吧?地理和气候是塑造希腊人的第一因,希腊人有如下特点:理性的开明,落落大方的竞争,坦诚自信,尊重个体人格,热爱公益事业,喜爱体育,富于探索,有极强的求知欲。
相对年复一年的乏味农耕,希腊人善于航海、经商,面对更多的风险。比起农耕与一方土地的固着,航海的运载能力让希腊人有大的多的活动半径和视野,更广的交流激活了人类潜藏的智慧。陷于篇幅,这里仅从数学、雕塑、文学几个方面来“思达”一下。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毕达哥拉斯开创了希腊数学,提出“万物皆数”。他甚至还用数学为音乐的记普奠定了基础理论。国人觉得毕达哥拉斯定理没啥了不起,我们不也有勾股定理吗?能这么问的人缺乏基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定理与物理的定律不同 ,它们不需要实证,但需要逻辑证明。勾股定理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得到“证明”。为了说清这一点,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今天从物质生活到教育早已“西化”,初中学过的几何就是欧几里得几何。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它对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它为各个成熟的学科建立了一种“公理化范式”,从五条公理出发,庞大的几何体系推演出几千条定理。发展到希尔伯特时代的严格公理化体系,即便你用“桌椅和啤酒杯”代替“点线面”也能推出同样的理论。最新的量子力学也包含一族公理,这也是我们和希腊人的重要差距之一。我们也有数学,因过于“功利”,只能囿于术之层面。却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数学的定理一旦被证明,就将永远“正确”。不会出现牛顿引力方程被爱因斯坦场张量方程所修订的情况,数学之所以被各个学科广泛应用,因为它不是确保结论的正确,因为真理只能逼近,无法最终到达,而数学可以保证过程的正确(自洽),结论则依赖前提和适用范围。记得小时候父亲讲到希腊几何发展而来的九点圆、欧拉线…,像是在将美学,而非冷冰冰的数学,从各个方面看,古希腊人都非常超脱,他们荣誉至上,游戏人生,开放、包容,就像给后世留下的“希腊住”,历经千年磨难,依旧挺拔,直指蓝天。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我们先回到旅游景点看看“希腊品格”的生成环境,我来到了碧海蓝天的“圣托尼里岛”,清空万里是这里的“常态”,平静的海面像后院的人工湖。地中海连通大西洋的海峡很窄,这对技术欠发达的古代航海非常有利。星罗棋布的岛屿让航海者的恐惧大大降低。阳光、大海、洁白的房屋,靠在太阳椅上,夜晚来临后,繁星点点,在天空中朝你眨着眼睛,你会想到什么?对吗,诗和远方。为了安全地用橄榄等希腊特产换到足够的粮食,你得结伴出行,建立强大的海上军力。为了不迷失在茫茫大海,你需要天文知识。希腊人的生活风险高,但更加惬意,有更多的故事。他们藐视权威,为了消除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他们也有自己的神,可他们的神不仅不那么万能,也和常人同形。有缺点,寻欢作乐,甚至乱伦胡搞。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更愿意”认同品行不甚完美也并不邪恶的英雄,因为我们能与这样的英雄产生更多的共鸣。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对比不苟言笑的一神教的上帝,希腊诸神都是些“大号儿童”。他们因强大、俊美而自信,任性,读希腊神话是种享受,我最喜欢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希腊人的艺术成就也非常了得,绘画是三维世界的二维表达,需要射影几何,希腊人几何超强,但并未保存下像样的希腊绘画作品(也许是本人孤陋寡闻)。但希腊雕塑和建筑却是令人震撼,与同时代的其它文明同类艺术相比,希腊雕塑超越写实,比例协调,肌肉感十足,人物充满张力,表情深邃,令人起敬。
同时代的东方文明,形象题材都被模式化,千佛同胎。希腊的自由精神在艺术创作方面极为突出。之前我一直以为古人太笨,看了希腊雕塑,才知道这是思维禁锢与自由的差异所致。
对比古埃及,侧脸侧脚与正身的符号化组合,审美让位于“表示”,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金字塔和众多艺术品为去天堂而造,法老与贫民的差别犹如天地,而希腊雕塑表现健康的普通人(比如投掷铁饼的竞技者)。
艺术品不能吃不能喝,最能体现文明的精神世界。在古代,科学是一种广义的艺术。在今天则是智慧的艺术,科学中发现的美绝不少于传统艺术,只是感受者需要有相应的“受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还有世界观的区别,“东方神秘主义传统”,始于早期僧侣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让百姓因无知而平添“奴性”。而古希腊人是开放的,不遮掩,不迷信权威,《伊利亚特》中,阿格流斯和统帅阿伽门农的争辩就表现出这一相对开明的文化底色。
眼见与思达(一、希腊)希腊建筑非常大气,有三种典型的柱形式,多立克、柯林斯和爱奥尼亚。帕特农神庙巍峨肃穆,简约大气携带着原生的创造力。仅仅依靠和谐的比例,就能呈现美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那立柱就像古希腊人一样“挺拔”,也透视着希腊精神的挺拔,密集宏大的石柱代表了什么?和高墙相比,它代表了开放。和东方的木柱廊相比,它代表了沉稳和永恒。朴实的三角山墙呢?和翘脚的东方大屋顶相比,代表了希腊简约、稳定,和自底向上的进取,和对伸向天空的优雅,当我们把东方的翘脚大屋顶搬到高层建筑时,你就发现了东西审美情趣的不同。
你只有“思达”才能获得超越“眼见”的美感。如果你对数学、雕塑或任何科学艺术的某一领域有较深的理解,你就能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错觉”。读书才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文明景观”,“思达”需要读书,本篇推荐你希腊行前的读物是:依迪斯.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和伊迪丝.霍尔的《古希腊人》。发现科学和艺术的胚芽,才是希腊行最为精彩的亮点。下一站将带您前往罗马,思考为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