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写作方面非常勤奋,每天不是坚持写五百字就是一千字,甚至更多,还有的朋友自打开了公众号就立志坚持“日更”(每日更新),这份勤奋与坚持实在令人佩服。
俗话说勤能补拙,老祖宗的话是有道理的。而且,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这个问题上,一般的建议就是一个字——“写”,或者三个字——“坚持写”。
但是,我也发现一个现象,有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一个或几个偏爱的体裁或领域,例如,有的擅长写读书笔记,有的擅长写游记;有的喜欢写论说文,有的喜欢写诗歌……,一旦改写其他的就无从下笔。还有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总感觉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或者想尝试其他的新领域,却又担心写得太烂。
那么,难道在写作上只能傻傻地坚持吗?难道没有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吗?
01
我们先看看这个举世闻名的牛人是怎么练习写作的吧。
还在写流水账吗?你需要像富兰克林一样刻意练习他,本杰明·富兰克林,年仅10岁时就被迫辍学,12岁起就在一家小印刷厂当了印刷工人。
但是,他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并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他的头像还是100元面值的美元图案。有评价说他是十八世纪,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
今天,我们先不说他其他方面的成就,单说写作方面,他的著作《穷理查智慧书》以及他的自传,后来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还在写流水账吗?你需要像富兰克林一样刻意练习他在自传中写到,他曾经与一个叫约翰·高令斯的孩子往来甚密,他们时有争辩,都想驳倒对方。但是对方很雄辩,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富兰克林就把论点写下来,寄给对方,收到回信后再答辩,信件往复几个来回。父亲看了这些信后,指出他在措辞及条理方面较对方逊色。他决心力求改进。
这时,他偶然看到一期名为《观察家》(The Spectator)的英国杂志,发现自己被杂志中高质量的文章所深深吸引。他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
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内容的简短描述。写完后,找到最初的文章,将它们与自己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这个时候,他感觉他最大问题是词汇积累并不像《观察家》的投稿者那样丰富。
他发现,写诗将迫使自己想出大量的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想不到,只有在需要与诗歌的韵律相一致时,才能努力搜寻到。因此,他又找到《观察家》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将它们改写成诗句。在等待一段时间,等那些诗句和措辞在记忆中消失后,他再把诗句改写成散文。这些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
有时候他也把自己摘录的文章线索搞乱,经过几个星期以后,设法把它们用最好的次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把它们写成完整的句子,拼成论文,再与原文比较,发现缺点就加以改正。
有没有发现,富兰克林练习写作的方法与我们截然不同。
首先,同样是在没有人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情况下,富兰克林并不是盲目练习的。他先为自己找了高水平的老师——《观察家》上的好文章,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各种方法反复练习,最终得到提高。
02
这种有目的的练习就是“刻意练习”。
还在写流水账吗?你需要像富兰克林一样刻意练习在《刻意练习》一书里,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有目的的练习,或者说刻意练习,其标志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处在你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而且,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着重关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还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样进步。
这里有三个要点:
一是努力做一些之前无法做到的事。
如果我们总重复之前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那的确很轻松,但是也就不会有进步和突破。所以要尝试学习新的东西,做出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你如果总羡慕别人的优美诗句,自己可以试着写一写。这时先不要奢求写得多好,只要能写出来就算达成目标。
二是要敢于走出舒适区。
如果你只写你熟悉的游记,可能很轻松就能赢得很多赞赏,但是,长期以往,你的写作领域可能也就受到限制了。
刚刚走出舒适区的时候,你可能很不适应,因为在新的领域你是从头开始。
慢慢地,与之前相比,你的舒适区扩大了,既能写游记,又能写诗了。
三是要反复地、专注地练习。
还以写诗为例,如果你多加练习,并且多注意观察,发现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许你也能偶尔写出一些别致的诗句,或者一首不错的好诗。
你还可以多用心研究自己喜欢的好诗,甚至可以模仿,就像小时候学习老师给出的范文一样,就像富兰克林学习和模仿《观察者》的文章一样。
好的作品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有的人称之为“套路”。学习套路好不好呢?我想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手,又缺少好的老师指点的情况下,模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当然,简单地生搬硬套肯定不好,而且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要记住,咪蒙只有一个,和菜头只有一个,你没有必要去做咪蒙第二,和菜头第二,你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实际上,不止是写作,学习画画、书法、雕塑等等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的意义在于你知道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称这个过程为建立“心理表征”。比如钢琴家,在开始弹奏一首曲子之前就知道应该怎么弹,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
写作也应如此,一篇作品完成后并不是结束,至少应该反复看几遍,问问自己是否满意,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还能怎样修改?
然后,你可以按这个方法继续寻求突破,比如,当你已经能够驾驭爱情诗,接下去你可以尝试一些更宏大一些的主题。
总之,如果你喜欢写作,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但是,这里所说的努力和坚持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像富兰克林一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多做一些刻意练习。
不然,你所做的,只是看起来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