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已经可以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当然不是指艺术造诣,这个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而是对它的评价。未上映时万众瞩目,上映后万众嫌弃,同一部电影在评价上却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在影视界以前还未出现过,以后应该也很难,所以说它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要说我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感觉还是有的。这部片子独特的摄影方式和叙事手法,让我眼前一片迷茫,但正是这种迷茫或者说晦涩的感觉,打破了我看事物惯常的角度,原来习惯了的一处风景,一句话,一盏灯……都可以赋予新的含义和观感。我也就仅仅这点观感,所以这部影片整体我也没看懂,既然看不懂,就不敢说它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有一个基本道理,看懂与否不是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就像我一直不明白《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那么有名,不知道她笑什么,也没看出来她笑的有多神秘。甚至我第一次知道这幅名画,还是在一个广告牌上把它念成“蒙面丽莎”,结果被朋友嘲笑才知道它的鼎鼎大名的。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它的名气和价值,我懂与不懂与事实无关。
网友们对《地球的夜晚》批评最多的就是“看不懂”,而也因为看不懂,就下定义说这是一部烂片。这里很冒昧,请问这部分网友:《蒙娜丽莎的微笑》您看懂了没?这里打个比方:在没有任何资料的前提下,我们第一次见到这幅画,请问您会认为它是一幅传世名作吗?本来你也打算去看看画,可出来的人很多都说这画没意思,你还会去看吗?
《地球最后的夜晚》或许是真的拍的不好,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才让我们看不懂,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标榜自由和个性的时代,别傍边有人打个瞌睡,你的困劲也上来了。常看新闻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去年“重庆公交车坠江案”剧情的反转再反转,舆论的盲目性让人哭笑不得。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有人还没搞清楚情况,先抛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后面一大群人跟风呐喊。我们身边这样的事发生的还少吗?
不懂装懂,人云亦云,即是个人的不成熟,也是整个社会的不成熟。在一件事件上如果大家能达成共识,希望是每个人独立思考之后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共识,有分量,才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