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聊狮城(六)中国女儿狮城媳妇

来源:东饰资讯网

婚姻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生活在此会慢慢的、必然的不同于以往。应变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你的幸福感,执着于你原有的生活状态,是在逆流而上。

对于远嫁他国的我,应变能力就更为重要。

婚后的我多了一些身份:媳妇、太太、母亲.......还有一个生来就是、但从未如此突出的身份:中国人。

走出国门,从别人的态度与言语里感受中国,是种冲击,有趣也有痛。

1

那一年,不到1岁的嘟嘟,对什么都想尝试,搭电梯时,我拉着他的手,不让他去碰电梯的按钮,一旁的安娣笑着说:“他在中国没有见过电梯,所以这么好奇!”

脑海里的问号如同千军万马般涌出,我定了定神后问:“安娣,你去过中国吗?”

安娣笑眯眯地摇头说:“还没有哦!”

好吧,我真想给嘟嘟戴顶瓜皮帽,假装从清末民初的中国穿越而来。

2

小雪夫妻来自上海,先生在中学教华文。

小雪告诉我,有学生问她先生家乡是否有养牛。

我听了哈哈大笑,可以想象这个来自中国最大都市的老师,当时头上有多少迷蒙的雾水。

3

小叔是华校生,他热爱中国文化,刘诗诗目前是他的偶像。

因为自己经营小工厂,很少旅行的他打算去中国游山玩水。

他兴致勃勃地来问我:“那里晚上有灯吗?”

在小叔心里,可能除了几个他知道的中国城市外,别处都是乡村。

他们都没有恶意,因为深刻在他们脑海的,是祖辈当年描述的贫穷落后的中国,对于没有去过中国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难想象短短几十年,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者既然无心,听者就不要有意。笑可以抹去的误会,就不要用民族或爱国情结来刺伤自己和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蛙”,只是我们在井的不同位置而已。

我这只“蛙”,带着从小培养的民族自豪感来到南洋,当听到各种对中国的评价,真是五味杂陈。

可我喜欢拨开云雾,看到真相。

世人都把祖国比为“母亲”,出国就如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也正因换了角度,才得以看到“母亲的伤痕”,她经历的沧桑与欺侮从他人的言谈中折射出来,让我如同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开始懂得关心“母亲”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这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有孝子也有孽子……如今频频传来的负面新闻:拐卖妇女儿童、毒奶粉、毒疫苗……这些泯灭良心的事,会刺痛所有有良知的人,当各种语言来责问时,那也得接受,错就是错。

只是,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只能做好自己。

有人爱说:“你们中国人……”13亿人的行为都汇成了一个“中国人”,这种以地域、种族、宗教、地位来评价个人的观点,当然狭隘,可是,并不陌生,在国内,也有人会如此评价不同省份的人。所以,我不意外,我知道人性是没有国界的,偏见也是,宽容也是;善也是,恶也是。

因为明白,所以我靠近友善的人,无关他们的地域、信仰、肤色、种族。

我喜欢《简爱》里简对罗切斯特的话:“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和我都将经过坟墓,同样地站在上帝的面前。”这段话不仅仅适于情人间,适于任何关系。

当你领会,你自会不卑不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