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灸治疗便秘 | 名家医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阳 明 积 热

郑魁山针灸医案

孔某,男,30岁,工人。

初诊1948年5月

【主诉】

患者因嗜食辣椒,大便秘结,常三四天排便1次,排出费力,伴头痛头胀,恶心已2年。

【查体】腹部胀满,脐周围压痛。

【舌诊】舌质红,苔黄燥。

【脉诊】数数有力。

【辩证】

证系频食辛辣,阳明积热,耗伤阴津,大肠失润,腑气不通。

【治则】治宜清热保津,泻热通便。

【取穴】大肠俞、天枢、曲池、上巨虚。

【治法】

先针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不留针,天枢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会阴部,配曲池、上巨虚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手指和足趾,留针30分钟。

【疗效】

起针后40分钟即排便,但便便干硬,外夹有水液。

隔日针1次,连针5次后,大便通畅,头痛、恶心等症也随之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医案分析

本案证属热结便秘,系频食辛辣,阳明积热,耗伤阴津,大肠失润,腑气不通所致。郑老临证时以针刺凉泻法先针主穴大肠俞、天枢,二穴合用为俞募配穴,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自能恢复正常。针天枢时,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下腹部扩散,患者小腹有下坠感;大肠俞直刺,使局部酸胀,针感向骶髂关节放散。配支沟、曲池、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四肢末端。支沟为三焦经之经穴,三焦得通,津液下达而胃气得和,腑气自调;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之合穴,以泄热保津。腑气通调,大便可通。

如腹部触诊,无胀胀、痞块、硬结,并不下坠,虽数日大便不解者,不可滥用泻法,以免正气受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