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的关系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议论的话题。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这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开。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的,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又回到了“仁政”话题。
现代人汲取古人的处事精华,将“天时、地利、人和”运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认为任何一项事物都要遵循三者相辅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万事皆利。
如约茶事中的“天时”
陆羽将“造”列为茶有“九难”的第一项,这就属于“天时”即自然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对于属于山茶科植物的茶树来说,其生物学特征是其首要的生命特征。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给了茶树诸多养分与环境,“天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九难”其后的各项其实都是以“造”的质量标准来最终衡量的。因此,“天时”对于茶叶生产来说是首要条件。
如约茶事中的“地利”
在茶叶生产与品饮中,“地利”其实与“天时”是可以并列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条件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同样是一个地区,“背阴”、“向阳”,山坡、平川等不同的地形所出产的茶叶品质有天壤之别。
如约茶事中的“人和”
这里的“人和”有双重概念:一是指在“采、造、制”等茶叶生产程序中,人起到了执行与鉴别等作用;二是指在“品饮、茶事、典故”中,人又起到了传承茶文化,品茶论道,修身养性,从而追求一种人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