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至今已经出到第三季。
我看最新一期的时候,有很多话是不吐不快。陈秋实说无法忍受马丁把这样的一篇演讲在演说家的舞台献给自己的父亲。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马丁可不可以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把演讲献给他的父亲?
马丁,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评论员,江湖上人称“毒舌”。
就是这样一位擅长说理的人却在演说家的舞台做了一篇《我与父亲的战争》的演讲。马丁讲的确实很棒,情到深处,泪流满面。把乐嘉讲哭了,把王刚讲哭了,把一大批观众也讲哭了。
堂堂七尺男儿,追忆父亲还是难以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在演说家的舞台,我们看到了马丁的至情至性。
无情未必真豪杰,深情如何不丈夫。
坦白讲,我喜欢马丁的演讲。
但就在后来谏言团成员陈秋实站起来驳斥马丁的时候,我有些坐不住了。
首先看一下陈秋实对马丁的评论:
您毕业于中国的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后来您又成了知名节目主持人,手握麦克风,手握话语权,家喻户晓。我尊重你,但你尊重演说家这个舞台吗?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一个知名人士来到我们舞台上说,我把这篇演讲,谨以献给我的父亲。因为你们两个讲的都是孝道,但她愿意带给我们一点观点,一点态度,一点反思,让我们想一想,思考思考,但您说那观点,14亿中国人,随便拎出来谁都知道。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那你的个人情感凭什么拿出来给全中国人听?您对父亲的那份感情,我们感受得到,太真挚了,让我们太感动了。但是抱歉,这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如果是她来讲,任何一个人来讲,我都会接受,但不应该你来讲,你真的是一个媒体精英了,你真的值得我尊敬。能否?
首先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陈秋实这段话。
陈秋实口口声声说尊重马丁,但我没有从他的言语之间感受得到。我所感受得到的只是他的愤愤不平和狂妄。从一开始“您”的称呼到最后也变成了“你”。他反问马丁“尊重演说家这个舞台吗?”。我就纳了闷了,讲一篇追忆父亲的演讲怎么就成了不尊重这个舞台了?我没有觉得马丁在演说家的舞台上说“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有什么不妥。陈说14亿中国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知道这个道理。其实我不觉得,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而且,中国人不是随便被人“拎出来”的。后来陈说如果是个普通人,个人情感凭什么拿出来给全国人民听。我就想问为什么普通人的情感就不能讲给全国人民听了?
在后面他又说换做是任何一个人来讲,他都会接受。这真是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依他前面原话的意思就是普通人讲个人情感是没资格,公众人物讲个人情感是使不得。那么也就是说,即使换做任何一个人来讲,陈都不会接受。他的这通说词,在逻辑上都站不住脚。
在陈秋实振振有词的时候,马丁并未打断他的话,这里足见一个人的修养,没有恼羞成怒,没有恶言相加。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舞台上,认真聆听陈的陈词。
后来,马丁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
今天我为什么站在这,不想说道理。原因很简单,我不觉得在这个地方还延续我的“毒舌”或者告诉大家给大家带来一些发人深省的,鞭辟入里的,促人奋进的什么道理,是我应该站在这里说的。我尊重你,你也应该尊重我。不管我是不是所谓的草根还是所谓你口中的媒体精英。我都有站在《我是演说家》这个舞台上表达我想表达观点的权利,你应该尊重我这种权利,就像你尊重你喜欢的小周一样。我不觉得我说的父亲的故事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废话。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虚的,太多假的,太多浮在上面的东西了,我掏句心窝子不行吗?
马丁反驳的也是有理有节,他并没有标杆自己为媒体精英,这也表现了他谦逊的一面。
其实呢,陈秋实所耿耿于怀的就是演说家的身份问题。我想说的是,在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任何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从这一点上来讲,陈就没有放平心态,为何不能对所有的演说家一视同仁,为何就不能暂时忘掉他们的身份,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演讲上呢?
如果你单从演讲的技巧,内容上去评判谁的演讲更好一些,我没有任何异议。如果陈说马丁的演讲就是一坨狗屎,我也接受,只要你能给出你自己的评判标准。个人喜好不同,观点出现分歧,实属正常。而唯独不能令我接受的,就是上升到演讲者的身份问题上去评判一篇演讲到底如何。
媒体精英也是爹妈生的,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理需求和情感诉求。公众人物也不是非得要时时刻刻站在高处,他也应该有接地气的时候。
进一步讲,我并不觉得马丁的这篇演讲没有带给大家思考。我个人认为,马丁这篇演讲并非是陈所说的“孝道”,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他促使我们思考父子之间的相处之道。
既然《我是演说家》是向所有公众开放的一个平台,那么登上这个舞台的人当然也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
陈秋实一直在强调马丁的媒体精英身份,说他手握麦克风,手握话语权,无形中把自己定位在了缺失话语权的一方,这样的自我弱化想来有些滑稽。是的,不可否认,当我们在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归为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不是对方有多强,而是自己没有摆正好心态。
依照陈秋实的逻辑,像朱自清这样的名人也不应该写《背影》这篇文章,完全抒发个人情感,是不是显得太矫情了。可是,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背影》影响了我们多少人?
大浪淘沙,时间自然会留下好的东西。我相信马丁这篇声情并茂的演讲将会流传很久,将会感染更多的人。
现在回到我们开篇提出的的问题:马丁可不可以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把演讲献给自己的父亲?
答案显而易见:可以。他有这个权利和自由。
至于马丁的演讲是不是一篇好的演讲,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