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南二环,单位在北二环。
每天上下班自驾40分钟,坐地铁一小时,坐公交一小时十五分。
昨日走出办公楼,月亮特别亮,难得帝都好天气,决定走回家,身体力行【每周至少有一天走路上下班】的年度计划。
出门看下手表7:50,第一次走全程,预计两小时到家。
从积水潭走到北京南站,需穿过八条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南大街、西四北大街、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内大街、宣外大街、菜市口大街),途径八个地铁站(积水潭、新街口、西四、灵境胡同、西单、宣武门、菜市口、陶然亭),听起来很长,其实就是一路向南,连弯儿都不拐。
对我来说,这条路走起来一点儿也不累,因为贪吃爱逛的习性,早让美食成为这一路的标识。从北向南掰着指头数:“贡茶”暖暖的奶盖绿茶,“弹丸滋地”浇上辣根的章鱼皇丸子烧,“西安饭庄”门口的铁签羊肉串、“小羊哥哥”的绝代双菇和现磨绿豆沙、“小螺号“酸爽的螺蛳粉和鲜香美味的卤猪脚。平安里往西的满恒记,有最正宗的铜锅涮肉。西单大悦城二层的梦幻覆盆子和牛油果之恋,君太地下一层的鲜芋仙芋圆二号,芋头替代地瓜。长安街往南美味不多,但繁星戏剧村旁惠家小语的玫瑰鲜花饼沁人心扉,崇尚百货地下一层超市的凉拌菜健康美味。陶然亭南边的老北京粥饼铺常年人满为患,大妈们在广场热舞的时候,北京的老大爷们根本不甘寂寞,都在这儿就着大碴粥和肉饼神侃。此外,一路上各种排着长队的枣糕、干货、糖炒栗子、烤地瓜、冰糖葫芦等就不一一例举了。只不过,这次途经各种美食的时候,我都是目不斜视的擦肩而过,一是便于计算走路用时,二是坚守【十块钱过一天】的原则(作为一个吃货,我也是蛮拼的)。
其实下班回家的路,除了美食,还有不少值得探索的好地方。
比如被打造成公众阅读空间的砖塔胡同,专营介绍老北京文化的新旧书籍,这里有古塔、花猫,以及不同年代的老地图。砖塔胡同的墙上介绍说,鲁迅、张恨水都在附近住过。往西不远就是鲁迅博物馆。周边还有基督教会缸瓦市堂(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会),广济寺(中国佛教学会)、中国地质博物馆……走在这条“京味儿”十足的老路上,总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穿的是新皮鞋,一路走不快。到家9:20,竟然花了两个半小时!看来走路上班六点半就要出门。
虽然花了这么长时间,但感觉很有成就感,在办公室坐了一天的身体变得轻松舒畅,眼睛也舒服极了。一路上给家人朋友挂了电话,聊得很开心。尽管第一次从单位走回家,我已经爱上了这个想法。感觉走路就像在大地上写字,一步一个脚印的留下印记,比任何交通工具都更拉近与这个城市的距离。但是鉴于北京的雾霾天气,不适宜每日执行,每周一次的频率比较靠谱。决定下星期要选个能看到星星的早晨,看着天空渐渐亮起,一路向北走着去上班。
总结:下班走回家的Tips
【不带包】为精简生活,我尝试都把手机、钥匙、零钱、信用卡放在有拉锁的大衣兜里。不带包,不但坐地铁不用安检,而且走路十分轻便,你一定会爱上这种了无牵挂的感觉。
【舒服的鞋】舒服的鞋的标准,就是穿了像没穿,你不会意识到走路还需要任何意志力。
【做好保暖】在帝都没有雾霾的天气一定是大风天。因此要做好保暖,不一定穿的多厚,但要带好围巾手套。
【不吃晚饭】这条路我尝试走过多次,但之前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呢?我发现是这样的,抵挡不住美食的我,每次一吃饱就会变的意志薄弱、怕冷犯困,最终选择地铁回家。而昨天因为抵挡住了美食,反而一路神清气爽,回家喝了蜂蜜牛奶睡得还挺香。早晨起来一点都不困(通常早晨是赖床起不来的)。
【东张西望】晚上视线不好,东张西望不但能保证安全,还有助于发现很多意外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