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有写过书,这次被迫上阵,写的还是一本创新的书,没有成熟的体系可以借鉴,不像是资产全寿命管理,有英国bsi标准,有国际标准iso55000,还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实践,理论体系非常繁多,写起来参考较多。所以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新手来说,一上手就是写这么高难度的书,确实力有不逮,而且又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更是难上加难。国内有名的财经类作家吴秀波还是吴晓波,是靠写书可以致富的人,著述丰硕,但是其中有价值的或者说对社会有用的能有几本那就不好说了。所以从书的价值角度来讲的话,即将出版的这本书(也可能出版不了)它是有现实价值意义的,因为它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模型,又有现实的企业实践。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写,尽最大的努力写好它。
什么是一本好书?
读过那么几本书,不多但也不少,对于书写的好不好有了那么一点体会,可以说市面上大多的书都是“垃圾”书,都是拼凑而来,没有什么思想体系和沉淀,很多都是口水书,所以我们会一再强调阅读经典,西方人写的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体系,有论证,真的是作者灵魂思想的体现,一本书能有生命力,作者一定是位有生命力的作者,他的思想必定在某一领域深邃宽广,写一本50万字的书,必定至少有5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和数年经年累月的思考实践,如此才能成就一本经典好书,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精神遗产,作者本人也必将被历史铭记。当然如果现在抱着这样的目的去写书,我这本书是决计写不出来的,但是本着为读者负责的态度,作为一个写书人是要有这样的高目标和高追求。
东东不才,大概总结一下我想象中的好书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好的书它的文字是流畅的。文字流畅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不同类型的书对于文笔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单就文学类的,就有小说,散文集,评述很多,每一种题材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都不相同,小说重在好的叙事结构,文笔平实细腻即可,读来有故事感;散文集可能重在文笔,辞藻华丽或者清秀,读来有意境感;对于专业性的书来讲,也有自己的结构和文笔,结构严谨论述准确是基本要求,但是现在似乎也有一个趋势,专业书当成小说书来写,读来娓娓道来,比如《易中天中华史》、《货币战争》、《数据之巅》之类的,单就文笔而言,我觉得是可以的(没办法读的书都是机场买的,只能举这些例子了)。总结一下就是,文字流畅就是,根据书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文笔,这是一本好书的初级标准,也是一个作家的入门门槛。
其次,好的书它是有思想的,一本书如果没有思想就会言之无物,写的再多都是垃圾,遗憾的是时下的很多书皆是如此,东拼西凑,好多大学老师出书仅仅就是让手底下的几个研究生control+c/controlV一个暑假就完成了,有些居然还是作为专业教材书出版的,真是害人不浅不负责任。一本书的思想怎么体现,就是要有逻辑成体系,全书就一个中心思想。所以有“薄厚”之说,人们经常会讲,一本书你要能把它读薄了,又能读厚了,这才是真正的读懂了一本书,好像这句话是说读《红楼梦》的,所以啊这句话有个前提是这本书是个好书,因此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是不是有思想,就是看它能不能读薄读厚,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本好书的中级标准,是一个合格作家的标志。
最后,好的书它是有灵魂的,灵魂代表着永恒,物理的躯体必将死亡但是灵魂不灭,因此人类文明的代表就是那么可能不超过1万本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四大名著、《高等代数》无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虽经千年而不朽,现在有这样的书吗,没有,市面上的很多互联网+的书都是应时之作,圈钱之作(我当时就发现机场中信书店只要是互联网+书名的,一律69,共产党宣言才太特么六块九吧),这些书有用吗,可能有点用,各种观点各种理论,纷繁复杂,但很少有生命力的,都是肤浅的,当当推了几个月热度过后就无人问津了,因此一本好的书,它是有灵魂的,灵魂就是它的生命力,这是一本好书的最高标准或者说最高境界了,普通人达不到,因为这种作家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灯塔式人物就是正在变成灯塔的路上。
那怎么才能写好一本书?
我没有发言权,所以也只能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等书真的出版之后,我再来写点心得体会!
一要笔耕不辍,训练文笔,像东东今天写的这篇小文就纯是练笔之作,找找感觉的,我认识一位最近在简书上新崛起的新潮流灵魂作家(张玉晶的简书),每天一篇,很是不易,写的是越来越好,所以这一条唯有坚持。
二要专业专注,修炼内涵,这一条主要是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你的专业能力,我佩服的一位咨询大家陈果先生,写出来的东西读来总是收获良多,为什么,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咨询行业本身就是训练人逻辑表达和体系思想的一个行业,所以这一条要修炼,不妨先进入咨询行业修炼一番。本人也是一位比较有内涵的人,还在不断的修炼。写作方法上可以这么操作:写薄,书的中心思想,书的大纲,各个章节的脉络关系;写厚,旁征博引,多维度论述;顺序是写薄---写厚---再写薄---再写厚……循环两三次,大概这本书就可以做畅销书了,循环五六次,大概就是曹雪芹所言的“满纸荒唐言,一把亲酸泪”了。真正写好一本书是值得敬畏的,现在有几个作者有这样的境界和风尚?不过都是骗傻逼的畅销书作者而已,犹以韩郭为最!
三要哲学思考,神经错乱,要能写出一本震铄古今的书,没有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是不可能的,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格物致知,在没有变成神经病之前终于大彻大悟,成就一代圣人,所以要想成就这样一本书,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神经病一样的人,所以每一个神经病其实都是失落人间的智者,只是他没有收住,所以神功大成的标准是一定要收住,王阳明就收住了,一出山便名满天下。老子一出山便乘青牛飞仙而去。东东在神经病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好久了……
最后向大家预告一下,如果国庆后市面上有作者名字面世的书,便是神功大成之日!大成不了也没关系,无所畏惧,快乐前行!
此文纯属练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