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有效的思考?

来源:东饰资讯网

面对问题,我们怎么理解?

  1.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意识不到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看出来这是个问题,地雷总是埋得很隐秘的;有时候我们又错误的理解问题,导致走向了错误的解决之路,惹得满身荆棘。

  2.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会经历各种纷繁的生活,会遇到各种问题,也要去解决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呢?可能在我们课堂上所做的练习里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3. 一个5年级的小孩碰到一些应用题,要么会茫然不知所措,要么会走向错误的理解,写下自以为是的答案。这些都是对题目、对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导致的。可能站在高年级视角下的我们,认为他们的题目很简单,但是身为当局者的小孩,却很难拥有一个高层的视角,他们训练的很少,所以也就常常走入思维的迷宫,钻入森林的灌木丛,难以解脱。

  4. 但是,一旦我们慢慢来,让他把题目一句一句的进行肢解,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每一个元素的内涵,再经过构建、联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通过这种简单的探索,这也就引出了思考的尾巴。

思考的艺术

  1. 在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里有两个有趣的问题:

1.为何我认为房地产会持续下跌?
2.想一想未来手机会变成什么样子?

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看似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1)在第一个问题里,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最开始的本身并不是在进行预测,而是要去发现这究竟是个什么问题?
2)如果我们挑出这个题目的内在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关于房地产与价格关系的问题,但是房地产又是什么呢?什么又决定了房地产呢?
3)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加真实一点,从文字中逃离出来,把一个名词理解成鲜活的、具有各种现实意义、各种功能的生命;如果我们把眼光拉得更高,摆脱1.7m的身高局限,让灵魂飞向google地图的视野。
4)那么我们也会发现房地产是建立在土地上的东西,而土地呢,同样也是生命力的土地,它是一个国家里扮演这不同功能角色的土地,如果把自己所见的视野看做一个单位的话,那么将会有1万单位的工厂用地,1万单位的企业用地,1万单位的农业用地,这些都是房地产脚下所占据面积;
而房地产本身所组成的又将是一个新的名词:材料,那么1万单位的建材又会对房子产生什么波动影响呢?
另外,任何物体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价值决定了价格,那么价值是谁赋予的呢?这就是房地产另外隐匿的元素:人,1万单位的人口,那么对于房地产又有怎样的需求呢?
5)所以根据这种思路,就可以发现此问题很通畅可解,多少能给人以清晰。真正解答,则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本质洞察,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么手机问题呢?
1)这个问题是什么呢?是手机与变化的问题。
2)什么又叫做变化呢?肯定是在原来的那个物体上进行演变,所以我们又要回到什么是手机了?
3)在现实世界,其实我们使用、消费的并不是一个物体,而是物体所提供的功能、价值、意义、感觉,这可以推演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吃饭,因为米饭可能提供能量,换成吃面包,也可以填饱肚子;我们用钱消费,其实我们看重的是钱币所蕴藏的交换价值,而不是纸币上的数字,一旦通货膨胀,原先的钱也就不是钱了;我们需要的房子,也是提供人们以安全、稳定的保障。
4)我们用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手机是功能的载体,所以它有什么功能呢?通话、发短信,但是单单看这些功能还是太粗粒度了,如果从广义的价值手机去理解,我们会发现更多:手机是为了联系别人,是为了沟通,为了交流,是一种流通,那么什么又是交流沟通呢?还有哪些也具备此功能呢?我们会发现支付也是一种沟通,是钱的流通,上网也是交流。更进一步的,交流一定需要手机这个固体么?未来是否有虚拟的沟通工具,是否有移动的虚拟电脑,是否有虚拟的人面对面交流,这些都可以畅想。

  1. 任何物体都是概念、功能、价值、意义的整合。看待事物、对象,我们不要只看到它表面的本身,还要看到它的内部结构,外在价值,那么一个对象就延展,扩散开了,你的思考角度也就宽广了,认知也就深刻,问题也可以解决。这同样适用于一个问题本身,因为问题本身也是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

  2. 其实思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加应该是一门艺术。在大学时代学习编程,我只是把它当做了技术去学习,当做应对作业题目去思考。忘却了知识源于生活,思考也应该具有它的丰饶,那么编程也应该有它的味道。

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情形,那么我们也就能在生活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去自我探索,自我解决,生活就是最大的训练场,而这里也能发现丰富思考的魅力。

一块面包是如何发酵,它为何如此蓬松富有嚼劲?一个微波炉为何能这样干净利索的加热食物?公交车站的广告又是怎样的艺术设计,它又是否打动了穿流的人心······

除了勤奋,剩下的就只是懒惰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