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降临》 AND 《你一生的故事》

来源:东饰资讯网
“书写真的是一个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
自从看完《降临》之后,脑袋中一直思考这部电影,然后看影评,不过瘾,更是花费两个小时,将豆瓣上的翻译的原文看完一遍。希望能过书写一些东西或者说希望将直接的思考思绪能过准备的表达出来,但当我打开简书却发现不知道要想传达一些什么?我只能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当自己看过一个电影以及原文的记录吧,就如同“雁过留声”吧。也证明我看过这个电影与原文。

电影与原文哪个精彩?

        我是看过《降临》再去看《你一生的故事》的。电影用大光圈的手法,给我的感觉是除了主角的脸部表情外,其他都不够清晰(不知道是否电影院的原因)而导致整个场面不够精彩,与之前想象的科幻片子有很大的差异。再与《你一生的故事》比较的时候,又有了很多的改变,特别是用水墨圆圈画来诠释外星人的文字增强了画面感。在女主预见未来女儿的相关片段,无法医治的时候,让我们一直以为是回忆。这个再最后才给出明确。另外《降临》为了中国市场,增强了很多中国的戏码。一个酷似习大大的商将军,强大的海军舰队等场面,把中国描述成为一个强权,强势,对抗的大国形象,我的感受是,中国被黑,后面又仔细思考,或许现在真是美国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形象定位,就是对于中国的崛起感到了威胁。

       再说说《你一生的故事》我看了电影后 ,故对于文字的描述我不自觉的带入电影中的人物,再脑袋中一直有非常强的画面感,特别是原文对于与女儿生活中的情节的描述,让人完全感受到女主对于自己的女儿的爱,非常珍惜与女儿的相处。非常触动我心中柔软的点。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女儿死亡的原因是攀岩坠落的意外导致。这样的设定让人更加对于这个哲学的问题深入的思考。那就是,预知未知,能够准确知道未来能够发生什么,你是会规避(这里就产生了悖论),还是因为准确预知未来,而更加有紧迫感,迎合未来的实现的思考。这个点上,书比电影描述的矛盾更佳的冲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女主选择了积极的迎合生活,珍惜生活。原文是如下的描述: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我的建议,电影《降临》与《你一生的故事》都非常值得看与读,都是难得的不错的电影。

衍生思考点

- *语言与思维。* 我的语言学习的不好,英文就更无法描述其差了。但是,今年是希望能过将英文补充学习。通过这次的主线,女主作为语言学家与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并成功学习的故事来说,首先需要理解思维。理解思维的不同就能够理解其语言的产生以及语言的语法结构。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词汇,这个是基础的基础。影片与小说都是从单个词汇开始。最后,是需要使用。语言需要不断的使用,才能训练思维,才能真正的掌握了语言。

- *生活态度。* 对于生活的态度,小说上的描述更加清晰,就是女主在知道结果的情况,如何把握当下的生活的。更加的珍惜与女儿的相处,对于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描述的是那样的具体,与女儿那种朋友般的母女关系,让人感动。我也在想女主知道结果,为啥没有想过去改变?我想这个就是中国儒家的人定胜天与老子的顺其自然的两个哲学思想的冲突吧。我想,无论如何选择,重要的是与身边人,亲人,朋友,珍惜当下的时间,接受已经发生的,让自己与身边的人过的更好!

- *家庭关系。* 无论电影还是小说,对于已经知道的不好的未来的选择,女主选择了,积极的接受。男主选择了逃避。有一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感觉。可能这个与西方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太一样吧。剧情中将这个描述的轻描淡写,好像是很正常的一样。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感觉这个家庭关系方面描述的太过于弱化了。对于一个大龄未婚的人来说,对于这样的夫妻关系,家庭关系感觉不是正确的,也不是想要的。更多希望看到的是两个人一起相互扶持,相互积极的接受或者与天斗。

- *男主。* 原本生活态度与家庭关系都涉及到这个,我现在又想单独的将这个拿出来说,是我想到近期另一部的电影《太空旅客》,一个男主因为寂寞,将女主叫醒。这些都多多少少的折射出两位男主的自私。当然,太空旅客上,最后女主积极的接纳,一起度过余生。而《降临》以及《你一生的故事》的男主都是逃避,而没有太多的描述女主对此的看法。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感觉心中不是滋味,或者是因为我是70后老了,现在的社会价值观已经悄然变化了,女人比男人更加的成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