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流价值观(3)
就在寝杖举起的一刹那,殿门洞开,从外面突然涌进百多甲士,随即殿廊前的灯便全亮起来,照得殿门处辉煌一片,而阶尽头则深深隐藏在更暗处。枣核脸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解下床外雪白的纱质隔帘,以免城首大人的真容外露。一众甲士在殿门处候命,空气中弥散着剑拔弩张的紧张焦灼气息。
命悬一线,吴赓不假思索道:“城首大人实在是曲解在下意思了。在下所述是真实的山外世界。城首大人既问起,当然要直陈实情。山外人因爱面子而极怕批评,虽然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谆谆警言诫语颇多,却难有践行一二。皇家帝王、国城统率惯见一闻逆言大发淫威,难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诤的。山外治制,无外乎君有君制,臣有臣纲,只可惜民格不振,民之无格惟随众舆,所谓‘病从口入,祸自口出’,凡事皆抱定信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所以山外的‘是是先生’和‘点头参谋’甚多。”
枣核脸在帐外低声插话道:“请大人示下,该如何处置这狂徒。”
兀稷并不答,闭眼沉思着。没有俊美大面的修饰,褶皱纵横的脸显出无可奈何地落寞凄楚。
吴赓并不想失去说话机会,稍和缓语调继续说下去:“古往今来,又有谁不喜听善言,即便圣主明君也未能免俗。名主太宗皇帝有一典,太宗与近臣花园漫步观景,见有花甚美,遂赞。近臣即随声附和不迭,谄媚露骨。太宗听后,龙颜不悦,说:‘吾尝自警宜远佞臣,正系尔等如此阿谀奉迎之流。’不想近臣面无惧色,跪下奏道:‘皇上您在朝堂之上总与一些自命忠正的直臣们争得面红耳赤,忧心甚炽。此既为堂下,无关政体之细末,微臣自当以皇上圣体龙心为要。若无分巨细如一刚正诤直,帝为人主又有何乐趣可言呢!’太宗听罢释然,愈发宠此近臣。在下以为,水至清则无鱼,诚纳忠言,戏听阿语,秉守己心,方为兼收并蓄,和乐共存的济世之道。再者,史上多有奇能异士愤懑不遇,抑郁至终,甚而自戕决绝。世人多归咎于主政的昏庸或臣官嫉才妒能。窃却以为不尽然,并非君主不用贤人,亦非世道难容高才,多因其恃才轻慢狷狂、嫉俗不伍,说什么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自清,世情如此,怎会因一人一言而改变根废。纵有旷古奇才,却不能入世建功,亦绝非善才。”
帐外的枣核脸宫人伸手整了整城首大人的床帐,躬着身子隐去不见了。
城首一言不发像座树雕般沉静。在吴赓看来,还是佩戴着大面面具的城首大人看起来更加可亲可爱些,他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周围的巨大压力,来自于城首大人的,枣核脸宫人的,甚而孤盏上摇曳的烛火、高深的步阶、斑斓的兽皮、厚重的幔帐、空阔的寝殿,无一例外都使他感到窒息。是否能够得到暂时的安全他不能妄加判断,与生俱来的高情商此刻也似乎无法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