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的一部电影。它讲述了在小半个世纪内程蝶衣、段小楼、菊仙因一出《霸王别姬》的戏而展开的爱恨情仇,终酿成悲剧的故事。
在电影理论上,声音的运用与剪辑可以像影像一样复杂而充满智慧。因此,我想评点的正是这部电影中的声音。首先在电影正式开始前的那个片段,就有一段画外音,疑是剧院里的看管员,但再次声音发出的那个时间,这个人物并不在银幕上,但是他的提问与述说却对段小楼程蝶衣的沧桑经历有着一定的认识和同情,对他们的故事情节有着总的概括,进一步让观众得到一种“往事不要提,人生已多风雨”的感慨。随之程蝶衣他们为了再现“霸王别姬”得风韵,吱嘎响的开门声,响彻的开灯声,渐渐变快且急促的竹板声,古筝声,敲锣声,吹笛声,这种声音蒙太奇将不同的声音碎片组合起来,在那些声音之间创造意想不到的联系,就渲染了紧张而激动的电影气氛,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为故事的正式开始作了极好的铺垫。
在电影中,有时声音也可以作为剧情的中心元素,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声音匹配剪辑就可以将几种声音相联系,以连接相异的影像。例如,在小楼与菊仙的定亲礼上,蝶衣绝情地抛下一句:以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一个画面是轰隆隆的打雷声夹杂着人们的嘈杂声,另一个画面却是震耳欲聋的炮击声,嘶哑的马叫声,整齐而响亮的日本侵略者的踏步声,但是,事实上这几种声音用来连接画面,却能比镜头来展现日本进城这个事实要更具体更真实生动,也就说明了声音比画面更重要,这种与众不同的策略背后的原因大概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小楼后来被日本人抓去作铺垫,蝶衣就越会像飞蛾扑火般地去解救他,越能表达蝶衣对小楼的爱。
沉默也属于一种无声的声音。在菊仙焦急万分求碟仙去就小楼时,碟仙是沉默的,他只顾低着头擦唱戏用的头饰。在沉默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蝶衣浓浓的醋意。同性间的爱并不比异性间的爱要逊色,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在文革前夕,蝶衣站在小楼的窗外看到小楼与菊仙的缠绵,他是沉默的,观众看到了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可以感受到蝶衣内心的痛苦与绝望,“风也萧萧,雨也萧萧,愁肠满断又一宵”。
总而言之,有时候,声音比镜头更会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