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阅读总结第十二弹

来源:东饰资讯网

NO.1《金融的逻辑》

作者:陈志武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推荐:三星

金融的核心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而金融学就是研究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

这本书真的是我好多年前买的了,距离出版都差不多十年了,直到最近书架完全堆不下才挑了一些书拿出来阅读然后处理掉。所以说,虽然现在书是越卖越贵,买到就是赚到,早买早享受,但还是尽可能买经过时代考验的经典书籍,少买畅销书,然后妥善收藏,现在很多学生时代买的书因为是开放性书架已经泛黄很严重了,心痛.JPG。

每一本书,作者其实都在罗列所有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实例,我们需要多从反面思考,或者去寻找对立观点拓宽思路。我曾经听过一个例子很震撼,是关于《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它主要写了人类对生态的恶劣影响,但因为这本书很多地方禁用DDT造成了2000万儿童的死亡。而金融方面的书,也很需要辩证的客观去看待问题,因为涉及到宏观与微观的因素实在太多,一个问题总是有太多的角度,所以很需要全面客观的对待。

这本书有几个点挺能引发人思考的,比如负债累累的政府是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证券市场能以最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来收入变成今天的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投机”是人之常情,也是各种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股市的存在本身就是投机的一种,能为创业者提供一种提前兑现财富的机器,鼓励创业创新;只要纳税人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政府的公债利息,最好是藏富于民让老百姓去创业投资,能收入永久的税收流;法治和法律秩序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前提……还有最后一大篇幅关于儒家与现代金融的影响我不是很认同就不赘述了。

虽然是十年前的书,但总觉得如今的股市也并不是让人很有信心。夜太黑,路还很长。

NO.2《孤独六讲》

作者:蒋勋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四星

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孤独是一种沉淀。

这本才发现是理想国系列。曾经有段时间挺喜欢的蒋勋的,买了他的大部分书,后来发现出书太多质量下降,就不再看了。这本和《生活十讲》都是他的节目整理,相比正式的书来说有些草率,略口语化,本来准备打两星好了,但是读到后面有个地方收获很大便升成四星了。

这本书从六个角度剖析了“孤独”: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当中我第一喜欢的是”思维孤独“,第二喜欢的是”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也是六种孤独里最大的孤独,当中有关”哲学“和”思辨“的内容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哲学是面对现象的思考。如果你读很多庄子的寓言故事,却不能分析你当前的现象,我不觉得这是哲学。希腊所谓的 philosophy,哲学,是“爱智”的意思。热爱智慧、热爱思辨叫做哲学,如果你只是读别人讲过的东西,本身没有思辨,只是继承或模仿别人的想法,就不能称之为哲学。因为,哲学的起点是怀疑。

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不对?我应该想想看,从正面想、从反面想,最后即使我同意孔子说的是对的,可是我有过一个思辨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就照做,它就不叫哲学,也不叫做思维。

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任何一种结论,来的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

思辨的过程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他会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思辨本身并没有很困难,只要你不把每个问题都变成了是非题或者选择题。

思维,不应该是学院里空洞的理论,而且生活在一个城市、一个社会里的人对一个事件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作者看来,即使你读了很多哲学的书,但只记住了哲学家的理论结果,并没有思考中间的逻辑过程,充其量只是读书,并不是学哲学。学哲学,需要去思辨,需要去怀疑。现如今,判断力与思考力的式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做了太多的是非题与选择题。因为标准答案有且只有一个,不准标新立异,不准特立独行,只允许被打磨成完全一模一样的思维方式。

无论面对什么事情,其实都需要再想一想,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主观想象,太多的先入为主,太多的偏见成见,太多的个人狭隘,太多的预设立场,以至于我们固步自封,无法前行。而所有“理所当然”的认为,都是加诸于当事者的一种暴力。

其实作者可以加一讲,关于网络暴力,我觉得这是现今社会很大的问题,可能比作者的原六讲更贴近现实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