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03-28关于“深度思考”

来源:东饰资讯网

反思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矫正假设

关于高铁新城,王教授的假设运用了更为基础的规律——供需关系,所以他的假设:(1)不仅能够解释这件事情;(2)而且能够解释更多相关的事情;(3)从而让我们在看似孤立的事情背后建立了可能的联系;(4)也让我们有可能用这个假设指导其他领域的行动。

汪丁丁教授给出的假设是从“供需规律”这个根本因素出发:城市的发展来自人口需求的聚集,那么研究城市的发展,就要考虑人口的聚集需求变化的趋势。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

 事实上,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跳跃性假设帮我们选择了思考路径。而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又让我们进一步失去了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直被跳跃性假设绑架而不自知,就会永远播放同样的磁带。

如何发现跳跃性假设,让我们产生新的解决思路呢?

答案很简单: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放慢思考的速度去想事情,似乎很花费时间。但是你不这么做,未来因此浪费的时间恐怕要数倍于此。 事实上,在某一段时间,对自己工作生活影响重大的跳跃性假设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它们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而一旦我们发现并改进了这一跳跃性假设后,便能极大地改善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 当我用新的思维习惯替代了旧的思维习惯之后,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种新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约,还有心性的修炼成长以及别人对我们做事态度和能力的信任。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感:我们为了逃避深入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就像我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总是倾向于选择阅读,而面对分析报告和写作,又更愿意写作,总会挑选那个更简单、需要更少思考的事情,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面,还在安慰自己,至少我是在学习啊,其他人连书都不看呢~ 这其实就是一种跳跃假设,或者说是路径依赖,本能地觉着学习就是只要是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就可以了。但其实,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要有深入的思考,可自己其实是在通过做事情来逃避思考,这样的学习是非常低效的。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快速的成长,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既然花时间学习了,就要努力更快速地成长。

 因此,以后不能面对困难就逃避,自己会感觉困难其实就是目前的能力难以轻松完成,而努力去完成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这样,花同样的时间完成一件更困难的事情相对于完成一件普通的事情而言,带来的成长是成倍的。 “我们的价值,就是挑战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

” 这就是稻盛和夫说的:未来的能力——“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要为自己设置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高目标,不要有丝毫胆怯,勇往直前努力到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能力展现出连自己都不敢置信的惊人进步。 如果遇到困难的事情,可以进行目标拆解,一下子无法迈出一大步,就一小步一小步走,最终完成目标。

思:

相关的知识:路径依赖,切断旧的错误路径,建立新的正确的路径。 绿灯思维,要永远对自己的固有观点持怀疑态度,当现实否定自己时,也就是做某件事情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原有假设出了问题。

行:从今天起,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做的不好时,就记录反思,看是不是自己的固有假设出了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