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长】独处时有自己,群处时有他人

来源:东饰资讯网
【成长】独处时有自己,群处时有他人

一、

早晨看到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老师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什么样的孩子今后生活更幸福?观察8000个家庭后的发现》。

从她的角度浅显易懂的讲述了这一代大城市孩子的7个特点和未来孩子会幸福的11个特质。

我在认真阅读后,发现有可取之处。

文章说到当今大城市孩子的7个特点依次如下:

1、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陈默老师认为孩子会无端伤感,另外就是开始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比如说生死问题。

因为作为一个一直关注孩子教育的母亲,会在事情来临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说她会问我,好朋友爷爷死了,死是什么?

她做了错事,导致小蝌蚪死了,小蝌蚪肯定不会原谅她的。

这个时候,因为有相关的绘本,所以会去寻找绘本,然后给孩子进行教育。

同时关于原谅问题,我会告诉她,如果她诚心请求小蝌蚪的原谅,而且以后不会做同样的事情,小蝌蚪是会原谅她的。

2、空前的学习压力。

陈默老师认为大家都很焦虑,还有六个老人宠一个孩子的情感压力,导致孩子会有负担,如果承受不住,会发生问题。

所以觉得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压力。

这一代孩子很有意思的对话是,放学后聊天内容是:我今天有课,你有课吗?

我今天没课,你要去我家玩吗?

然而我个人不觉得这是一种压力,如果父母一位追求学业成绩,固然会逼迫孩子学习到深夜,然而如果家长观点一致,更加注意孩子心智健康培养,会教会孩子做自我归因,让孩子自己生发出学习的主动性,让她明白她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而做,孩子便会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会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后享受到自我掌控的价值感和能力感,便能够生发出自信,也能够有弹性的面对这种压力。

3、话语权要求高。

陈默老师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不做强制型的家长。

4、知识面广。

因为经济原因,父母这一代多数受过教育,因此会给孩子提供实地旅游的机会。因此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

5、超高的道德思想境界。

因为孩子拥有很多爱,所以能够推己及人,也有爱的方法

6、现实感薄弱。

陈默老师认为孩子是因为虚拟现实或者现实虚拟,因此需要加强现实感。

我个人觉得孩子更愿意宅家中还是外出,是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宅的父母在家中如果能够营造幸福快乐的生活,培养家庭的温度,孩子就会愿意呆在家中。而如果外出孩子能够感觉到和人交际的快乐,便会更多选择外出。

每个孩子的生性都有所不同,接纳这种不同和差异,会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包容性。

7、个性化生活要求高。

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如果教育者本身不会使用单一的眼光来教育孩子,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个性,那么孩子自己是会有能力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的。

11个会幸福的特质依次如下:

1,身心健康;

2,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3,自我悦纳

4,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重点是阅读能力培养

5,欣赏美

6,独处不焦虑

7,群处不焦虑

8,有能力助人

9,与同伴亲密

10,与伴侣亲密

11,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

其中第三条是自我悦纳。

文中说道:孩子将来要有内心的愉悦感,而不仅仅为别人的评价活着。这样的人,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

而自我悦纳是一个对于我们80后的多数人来说挺难的一件事。自我悦纳是一个比接纳要求更高的词汇,因为不仅是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点长处,还要在能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甚至阴暗面以后,还能够跟自己愉快相处,并且能够转换思维,自我调整,改造。

因为我一直秉持的教育观点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言传身教,借由教育孩子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还陪伴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何乐不为。

于是我开始逐条自我对照。

三、

比如说。

在想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会开始不合时宜的焦虑,然后就会着急。

比如说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写文章,然后会开始自我否定,自我贬低,自我攻击:

你每天的时间都干什么用了?

你每天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做这件事都做不好,真是要命。

然后情绪在内心开始无限发酵,对于自己没有能做到,也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明明有那么多想法,为什么不能系统的整理出来。对于做不到会有一些着急和焦虑的部分。

然后我开始认真回想这几天自己的时间安排。

因为临近二胎生产,母亲从老家过来照顾我,然后她会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做饭洗碗,做家务,买菜,然后回来开始看电视。

对于看电视这件事,我的私人逻辑是我觉得追连续剧是十分浪费时间的,而母亲追的刚好是我觉得最浪费时间的韩剧。

比如我,能一眼看穿,这部剧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可是母亲就看不明白,还能跟着剧情乐的不行。

对于这件事,我开始有非常大的不接纳,我告诉母亲看不用动脑的连续剧,每天如此,是会让自己智商下降的。

我自己的时间安排是,每天送女儿上学,然后根据身体情况,如果觉得应该运动就到小区散步,如果脑海里当时有整理好的东西,就回到家,倒杯水,然后开始坐在电脑前码字。

中午简单吃饭,午睡,然后下午继续码字,发稿。

幼儿园放学时间去接孩子,开始照顾女儿的作业,还有各种时间规划管理安排。

晚上给孩子做饭,陪写学习,洗漱,睡前玩乐,看书,睡觉。

母亲来后,这节奏短时间内被打乱。

于是我觉得有一些烦躁。

四、

这种冲突终于在一天早晨爆发。

母亲说出了伤害我的话:她说因为我是她的女儿,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她来照顾我是责任所在,然后我坐完月子她就离开。

她说我内心各种看不起她,因为她这个母亲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会玩微信,不会使用网络,不会手机支付,听不懂我和老公聊天时使用的各种专业词汇,然而她觉得自己能够从农村把我们从农村养大,供养成大学生,到了今天,她感觉自己有满满的自豪感。

幸好当时的我是处于理智状况下的。

所以我认真的听了母亲的话,不去辩解,在包容母亲这些发泄情绪的话后,然后会学着安慰她:

因为以前可能我的叛逆期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从我读书时我们母女在一起和平相安无事生活不会超过三天,到现在我自己做为人母后,关系已经缓和很多。

从我成年以后,我们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经历,所以并不具备一起生活的经验。

然而还是可以求同存异。

在认真思考后,我的大脑开始积极的寻找解决和平的解决途径。

我把绘制曼陀罗的画板搬进了卧室——大飘窗上足够大,光线也足够好。

我也并不是一定要在笔记本上码字,同时笔记本上其他程序太多,导致我在码字的时候可能会分神,于是我把配备了键盘的平板电脑放在梳妆台上进行码字,同时告诉母亲,因为电视剧情绪张力太大,而我现在看这些剧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同时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母亲理解了我。

她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而我也会在做完事后,陪她一起看看剧,聊聊剧情。提前告诉她这部剧我的预测走向,母亲开始还不相信,后来看着看着竟也开始了学会自己去预测剧情。

我也在跟老公沟通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他说,丈母娘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孩子们大了,她该享福了。而她也有自己的生活,比如说看电视剧就是她的休闲方式。而对于公婆来说,旅游是他们的休闲方式。

跟老公交换观点,也让我有了另外一个思考角度。

这样一来,我一方面可以做自己的事,同时母亲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同时,接下来坐月子期间,如果公婆来照顾我,他们的活动空间也得到了保证。

女儿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练习舞蹈。

如此安排,甚好。

五、

之前在张德芬老师的空间看到一句话:一个人时有自己,二个人时有彼此。主要是从二性关系的角度来进行观点展开的。

陈默老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独处不焦虑,内心安定。

群处不焦虑,能够在人群中自然的去主动发展想要结交和认识的人。

那么这样的孩子未来是会幸福的。

对照着11条未来会幸福的孩子标准我首先做了自我对照:

1,身心健康。

诚实的面对自己,在现在这个当下,因为偶尔会有一些身体的疼痛,轻微的胃疼,所以身体并不是特别健康,而这种疼痛有时候会让我没法做事。具体的措施就是去调理身体,养好胃,卸货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健身和产后恢复。

心也指心灵健康。个人自我诊断,算是能够做到心如明镜台,时时拂尘埃。然而有时候面对社会上一些事情,也还是会焦虑,也会生发一些贪嗔痴慢疑的念头和情绪出来,好在目前自己能够有工具和方法进行自助。

2,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陈默老师举了一个想做老师的孩子的案例,父母理解她,因此这个孩子得以保留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权利。而不是去按照父母期待从事金融行业。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会有很大幸福感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这里单纯用收入水平来说是片面的,一个孩子应该从事自己喜欢而且有天分擅长的行业,这样TA是会从内在生发出自信的。

在收入这一点上,因为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期,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只要能够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获得供养自己的薪水和价值感,以及收获开心,我想这个孩子都是开心幸福的。

对照自我,虽然暂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这个部分一直在进步,现在只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便可达成心愿。

因此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后,我不再焦虑,也没有急功近利的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大的成绩。然而我坚信,做自己喜欢的事,收获一定会来。

3,第3条自我悦纳上,我还是有很大需要努力的空间的。

因为在刚毕业初期比较倾向于和周围人比较收入,当时导致自己会有过高的期望,做不到的时候则会产生挫败感。一度让自己过的不是很开心。

在觉察到这一点后,我开始调整不合时宜的过高期望和期待,然后愿意认清楚自己的当下,处于跨界转行的初步积累时期,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的积累,导致暂时成绩还不明显,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我愿意接纳这一点。

同时我也在逐步朝着自己期待成为的样子努力着,一点点进行自我雕塑。

短期内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所以对此,我深深的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通过这些成绩的积累,对于自己有了自信。

4,终身学习能力,主要是阅读习惯培养。

在这个方面,我想自己应该是有很大天赋的,我会对于很多事物抱持极大的热情还有好奇心,同时会去大量的阅读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判断,研究。

同时因为读书时期积累的学习能力,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框架。然后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哪些部分需要继续增进,哪些部分需要暂时舍弃,对于这个部分有相对比较清晰的认知。

如果我希望在这个行业有更好的成绩,其实还有比较多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接下来我会认真研究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然后做拆书分享等。前期也有过一些积累,带领过一些读书会,研究过读书方法。

同时我还需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时间安排,从内在平衡好自我成长,孩子教育,还有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事宜。

另外系统性阅读如何坚持,碎片化阅读如何获得最大成效等等,这些东西在我研究后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自成篇章。

5,欣赏美的眼光。

这个部分因为一直都很喜欢美好的事物,对于美食美景美物美人,会有天生的喜爱,所以会继续保持。如果能够继续做好,还可以在品味上更加独到一些,在有一些方面还可以做的更好。

6,独处不焦虑。

这个是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了。

目前是能够跟自己怡然自得的相处。

比如说一个人的时候,看书,写作,绘画,反思,跟潜意识进行自我对话等,这些事情都能够为我带来很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7,群处不焦虑。

这一点似乎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按照陈默老师的观点,应该是能够主动发展自己想要的关系。

然而我不是特别会主动发展关系,一般是会相对被动一些。不过我想到的是,因为目前自己在积聚内在能量,并没有太多时间去进行社交,这并不在于我愿意与否,而是现阶段我有更重要的事做,同时对于独处和社交会有一个平衡。

8,有能力助人。

作为我自己,目前的阶段是自我尊重自爱先行。

一个人只有能够照顾好自己,才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在我自己的能力足够的时候,我还是会愿意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的。

因为目前在身心灵行业从事工作,胡因梦老师有句话说的好:助人是需要能力,方法和工具的。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作为一名塔罗师,塔罗牌不仅是自我觉察和疗愈的工具,也是一种助人的工具。

同时从事写作不仅是一种价值观的分享传播,因为致力于疗愈性文字的写作,而别人会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这也是一种助人的方法。

9,与同伴密切。

这个部分应该说在以前我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因为个体竞争意识比较大,然而现在我会了解到互助共赢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而且敢于在同伴面前展示真正的自我,而不用担心会被对方轻视或者伤害,其实是需要巨大的能力和定力,还有对于人性的信任的。

然而,在我看到的一些案例中,其实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这个方面都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10,与伴侣亲密。

人格成熟,学会和配偶相处。

目前社会上会有比较多的二性婚姻情感咨询师。

社会处在一个剧烈变革时期,很多人的婚姻家庭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媒体报道,从严重的家庭暴力,到出轨找小三给婚姻带来的对于信任感的极大破坏,还有家庭精神冷暴力带来的沟通交流的隔阂等等,无疑这些都不能称为与伴侣亲密的正面示范。

个人觉得能够在伴侣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有情绪安全感,就是一种让人幸福的能力。

电视剧《了不起的麦瑟儿夫人》中,讲述一个女性,在老公起床前她就早早爬起来化妆然后再钻进被窝,笑容面对,而晚上要等老公熟睡后,她才去偷偷卸妆,所以老公从来没有看过她素颜的样子。即便如此,老公还是跟女秘书出轨了。

【成长】独处时有自己,群处时有他人

当时甚觉可怕。然而如果2个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假面,或者从女性自律的角度进行解读也是不错的。

然而这位女性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取悦自己的老公,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内心某个层面这个女性是没有自我的。

这部剧很有意思的是,作为一部女性自我觉醒成长题材的电影,后来麦瑟儿夫人自己去做了脱口秀主持人,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11,正确人生价值取向。

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这一点上,个人觉得目前很流行的积极心理学是一个不错的系统,可以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接触一些这些方面的知识。

所谓正确虽然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解读,然而大体也是相同的。

这种价值观应该有自我成就,应该有对社会的贡献,应该珍惜生命,了解生命本质,能够深深的体悟生命,感恩生命。

我想拥有这些能力的一个孩子,未来是会具备很大的幸福生活能力的。

对照后,也做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疏理。

如此来说,甚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