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中的敬畏心

来源:东饰资讯网

非常偶然看了一部电影《团圆》,让我忽然想起来一句,人一辈子会很快过去,很快就会变老。

最初听这句话是在家附近等公交车,和站点的一位同样在等车的老人闲聊。

她说自己的儿子本来是北方人,近四十面工作变动,面临失业,于是去了南方寻找机会。

然后说了自己孩子走了那么远,一直都没有安定下来,没有成家,没有子嗣,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就算再替他担心也帮不上什么忙。

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不算鲜有的现象:父母往往养育孩子就是把孩子带大,孩子越大越疏于沟通,待到十八岁成年,父母使命也就完成了,可以放飞孩子,很多大事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孩子早慧,能拿捏得当还行,否则往往悔之晚矣。

比如,婚姻,再如,择业。

当然,与之相反的是,不少父母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压制或无视子女的意见。

大包大揽的做法让子女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负责的意识在萌芽中就枯萎了。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很乖,很听话,但是往往没有什么主见,遇事不知道处理。

一帆风顺的生活自然好,但是有时能保证一辈子顺风顺水呢?

所以,还是要靠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力。

这中间自然有子女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也需要父母的支持与配合,有意识地去培养,有意识的去尊重,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成员去对待。


最近有个电视节目挺火的《演员的诞生》,里面有几个演员让我眼前一亮。

男的,翟天临。女的,蓝盈莹。

两人演戏一直在线,都很走心。

最近一次是看翟天临在节目中演的《团圆》。很努力的去演,整个短剧中都绷着个劲,就是要扎在人物的生命里,去让剧本中的这个形象活过来。

扎根人物就是扎根生活。

我要谈的就是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在生活这个大的空间和时间里做了什么,回馈给生活什么,期待生活能给予你什么。

关于这些,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晚上下楼买点零食。顺便到街对面的一个炸串的小摊子买点肉排。

卖家是一对中年夫妇。冬天很冷,他们的小摊子是露天的。

尽管围着热的翻滚开花的一锅热油,两个人厚重的棉服下,还是瑟瑟发抖的身子。

男的时不时跺脚哈气,负责炸串,女的在旁边一个小桌子上数钱。

一天的收获都在手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小额钞票里,那是一天的奔头。

生活不易,通常我在天冷路边小摊买东西的时候尽量多买些。遇到三斤五斤买水果蔬菜时,也尽量不要找回的一两毛钱。

不是为人大方,这谈不上,而是觉得赚钱不易,生活不易,人到了一定岁数再多不愿吃的苦,为了生存,咬牙也要坚持下来。

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就不愿意轻易评价他人的生活,因为你并不清楚对方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是以怎样的心境去面对当下的生活。

我只是越来越觉得,生活不是说来就来理所当然可以得过且过的,它需要认真的对待需要有敬畏心。

给生活更多的尊重,认真领悟生活本身,在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带着一种成长性的思维去过当下的日子。

让自己的能力,心态,状态,都慢慢调整,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