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胡同里的武侠小说——《老炮儿》影评

来源:东饰资讯网

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华罗庚

《老炮儿》在我看来,是一个发生在北京胡同里的武侠故事。

六爷住的那一片儿,是他和老炮儿们的江湖,而他则是这江湖里的老前辈,虽然称不上是武林盟主,但只要住在那一头的人,谁见着他都得敬称一声六哥或者六爷,这地头里发生的事无论大小,只要六爷想管,人人都得卖他个面子。

小偷顺了路人的钱包,拿光了里面的钱之后随手就扔在了路边的垃圾桶里,六爷出来拦住他,要他把钱包里的证件给人家寄回去。小偷问他,这事情跟你有啥关系?六爷说,你扔这就跟我有关系了。小偷盯了六爷好一会,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把钱包捡起来了。

城管收了灯罩儿的煎饼摊,还甩了灯罩儿一巴掌,灯罩儿砸了城管的车灯,揍了城管一拳,六爷出来按住他们,让灯罩儿老老实实交出了他的煎饼摊,又替灯罩儿赔了车灯钱,最后为了替灯罩儿还那一巴掌的羞辱,又轻轻地给了城管两耳光。

六爷身上从头到尾就弥漫着一股江湖草莽的气息,他衡量对错靠的是他心中所坚持的道理,男人就该在别人有难的时候站出来,在自己有错的时候啃下来,说到的就该做到,能讲道理的就别动手,你要真欺人太甚我也不会憋着,咱来约个时间地点茬一架。按照心中的价值观衡量对错,为有难者打报不平,这就是古时的任侠,六爷在他这片地头里所担当的,也是这么一个角色。

所以有的人不懂,为什么六爷不直接报警让警察去带晓波回来;为什么六爷明明急需凑钱赎回晓波,却不肯接受洋火儿那笔钱;为什么六爷明明可以让闷三儿带他的小弟们去和小飞他们刚正面,却在最后选择单刀赴会。

因为这是他的江湖,他是一名侠客。江湖上的纠纷不该涉及到官府,即使这关系到我儿子的安危;侠客之间的情谊不该只谈钱,即使我知道你是一片好意;江湖人就该讲信用讲道义,所以我如约而至,但我不能连累我的兄弟。

有人说,这太蠢了,在这个社会你讲道义,要面子,明明可以处理的更好的事情为了一口气和面子偏要闹得拼上性命才甘愿罢休。这说的太他妈对了,确实蠢哭了。但江湖本不就是如此么?不然怎么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呢?小时候看武侠小说,看史记中的侠客传记,总是让我对那个快意恩仇的时代悠然神往,到后来见得越多,就越发觉得那样的世界只有停留在纸面和影视上才能完美体现出古时任侠那股浓浓的情义味,《老炮儿》在我心中也是这么一部电影。

六爷这样一个固执、古板、封建又硬气的汉子,一如电影开头出现的鸵鸟一般,即便被小飞的手下当众扇了一耳光,他也依然不曾低下那高傲的头颅。但他在面对儿子对他的质问时,他会留下悔恨的泪水;在出租车上,晓波问他就不怕真有一天伤了话匣子么,六爷想了一会说他怕,后来又戴上了墨镜,好遮住他止不住的泪水,他之所以面对手术时怂的像个孙子,是因为他真的没有试过做手术,他担心出了个什么意外,就再也见不到好不容易才见着的儿子,再也没机会偿还和拟补话匣子对他的情,这就是六爷的情。

六爷知道了小飞女友不小心给了他的是小飞他爹贪污的证据,所以即使话匣子和闷三儿都说这事不是他惹得起的,他也不愿意将这单子还回去;他和小飞约好了在颐和园后的野湖茬架,输了就把单子还给他们,但转头却将它寄到了中纪委,有人说六爷这么做太违和了,打破了电影开头以来给六爷树立的言必信的形象,实际上这对于六爷的形象来说是一个升华,这个行动把他一个胡同里的地痞小侠的形象拔高了一个层次,六爷心中所坚持的义,从来都不仅仅局限于这片小江湖中,可惜的是能让他如愿伸张正义的地方,也就只有这么小小的一片地儿。但正如六爷所说的,虽然他只是个小百姓,但有些事,该做的还得去做。

六爷是不愿意服老的,他说过他很讨厌现在电视上总是把年过半百的人形容为老人,才过五十的人就被归入老人的行列了。但在体会到面对着小飞一众人的无力感后,他坐在儿子对面,手里提着酒瓶子,也不得不发出一声叹息“已经老了。”是啊,这已经不是他的时代了。那年少轻狂,飞舞张扬的日子,一过了三十就开始头也不回地离你而去了,即便你能留住它片刻,到了时候你的身体也开始拖着你要你停下来了,六爷如是,灯罩儿如是,晓波小飞他们在将来也终究会踏入这段无奈却又只余缅怀的时日中。

晓波在话匣子说六爷当年如何牛掰得不行,如何以一敌十的时候,不屑地说了一句“他不就是会打架么,那算什么本事?”话匣子说:“不是会打架那么简单,你爸跟现在这帮人不一样。”

六爷和他们当然不一样了。他和小飞这群富二代痞子恶霸不同;和灯罩儿一家这种小百姓不同;和闷三儿这个地方混混头儿不同;和话匣子这种为爱奉献一生的人不同,他是这片江湖里的侠客,是这地头的老前辈,他所做的所追求的,都是为了心中所坚持的侠义,所以在最后他选择一个人穿上军衣,单人背着剑赴会时,我一点也不意外,这才是他这个人物会做出来的事情,这也是他这个人物的灵魂所在,假如不这么做,他也就不再是六爷了。在他骑着单车前往颐和园后的野湖时,那头鸵鸟也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它就像《末代皇帝》中的那只蛐蛐一般,是六爷的精神状态的写照。六爷虽然依旧住在自己熟悉的胡同里,但胡同外的都市却像那笼子一般将六爷框紧在内,即便六爷面对这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都市时未曾低头,但他也只能无奈的躲在胡同内,因为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太陌生了,已经不是他能掌控和适应的了。到后来他单刀赴会时,他的内心虽然依旧感到恐惧,但心中早已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反之那久违而又熟悉的茬架竟在他垂死之际再一次闯进他的生活中,这让他仿佛回到了那个手持军刀以一敌十的年代,就连那陌生的都市似乎都还原成了过去的模样,所以鸵鸟也随之摆脱铁笼子的束缚,肆意奔驰在这大街上,抬起它高傲的头颅,俯瞰着那些把他当笑话看的路人,然后欣然赴往那属于他的,早已抉择好的终途。

对于六爷来说,因病发而死在冰面上,或许是他最好的结局。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爷们,他的倔傲刻在他的脸上,他的情绪却深藏在他的心中。看见他的鸟儿波儿的尸体时他安静的可怕,这只鸟儿对他来说,是他儿子离开后与他日夜相伴的唯一同伴,波儿的死让他感到恐惧,同时也感到愤怒。恐惧是因为害怕这群人会对晓波也作出同样的事情,愤怒则是因为他的尊严被这群不讲规矩的孙子狠狠的践踏了。这里有一个挺触动我的小彩蛋,在埋了波儿的尸体后,晓波伸出一根手指头,让六爷拉着站起来,到了片尾出现制作人员的名单时,有一个小小的镜头,是年轻的六爷伸出一根手指头,让摔倒在地的晓波拉着他的手指站起来。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其实也是这俩父子那矛盾而又深厚的感情的体现。晓波因记着六爷在他小时候因犯事而抛妻弃子的行为而怀恨在心,但却也记得在他跌倒时六爷对他的扶持。六爷在闷三儿想雇一帮年轻人去和小飞等人茬架时屡屡制止,想必也是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遭遇,害怕这群下手不知轻重的年轻人因为闯出大祸进了局子,重复他当年犯下的过错吧。

很多人说《老炮儿》这部电影拍的好,但却不现实。我认同这一点,但却不妨碍我为其展现的精神而感动落泪,在六爷和晓波爷俩坐着聊天时我因感受到六爷所背负的愧疚而流泪;在闷三儿大声喊出太特娘的憋屈时我为他们的憋屈和无奈而落泪;在看着六爷高举军刀冲向小飞他们时我为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复杂又沉重的情感而哭泣。这不是一部现实的电影,但他却展现了电影中的现实。

感触良多,笔力却力有不逮,遗憾。

-------------------------------------------------------------------------------------------------------------

补充:

1.那个电影开头扔了钱包又捡回来的小偷,一出了这胡同十有八九是不会把证件给失主寄回去的。有人因为这点说六爷傻,他的讲究不是真讲究,但在我看来这和后面六爷给那个山东省的小妹子郑红钱是一个对照。六爷和那小偷说过,出来混,谁都不容易,在他的心里,大家都是江湖中人,在他的印象里,只要是个爷们,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这种现在看来挺可笑的信任,在以前那个年代大概是理所当然的。小偷最后有没有把证件寄回去电影里没有细说,但是郑虹最后却将那两百块寄还给了六爷,有些事甭管它是真是假,只要咱觉得做这事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这事咱该做,那就得做。后面六爷把小飞他爹贪污的证据寄给中纪委,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2.想到再补充

�B6a�_�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