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来源:东饰资讯网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原文】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和 其 光 ,同 其 尘 , 是 谓 “玄 同”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

【大意解读】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

        知性是不能说得到的,说出来的话就不是知性本身了。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挫 其 锐 , 解 其 纷 。

        闭上嘴巴不妄言,闭上六根不纳六尘,管住念头不妄想,解脱尘相粘染不纷乱。

和 其 光 ,同 其 尘 , 是 谓 “ 玄 同 ”。

        融合光明,混同尘相,这是所谓的“玄妙的混同”。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不 可 得 而 疏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所以,亲疏、厉害、贵贱,在知性层面,都是根本不 存在的东西。

故 为 天 下 贵 。

        因此,能够认识知性,成为知性的,在天下众生中,少之又少,难能可贵。

【读后略议】

        这一章专讲知性的性质、证得知性的方法以及知性的起用和证得知性的状况。

附:2017年解读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部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是指我们本来的知性,即心的作用。不言,是指没法用语言企及;言者,是指描述知性的一切语言;不知,是指不是知性本身的意思。

        在知识学问层面,无论怎么解读这个知,都是知识学问而已;对修道者而言,这些解读语言则可当作标示月亮在处的手指,人们通过已经体验到这个知性的人对知性的各种描述,明白了知性是什么,就是明心,即明白自己的心是什么,就是“知道”了;如果也体验到了知性,就是见性,亲见到自己的心性,就是“见道”了;之后的任运逍遥,自在游戏,就是“成道”了。

“塞其兑,闭其门。

        塞其兑,就是管住嘴不说话,闭其门,就是关闭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出入门户。这其实就是教导人们,如何认识知性,体验知性的具体方法。

        说话必得动念,动念即乖,动念心则不净,不利于体验知性,所以要塞其兑。

        人们习惯跟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虚幻无常的尘相乱跑,不知自己的心与知性本来清净无染,寂然不动,要想体验清净不动的知性,就要闭其门,关闭六根与六尘勾勾搭搭出出进进的门户。

挫其锐,解其纷。”

        如果说“塞其兑,闭其门”是在排除外缘干扰上做功夫,那么“挫其锐,解其纷”则是在内心中做功夫。

        我们要说话,或者做事,必然是起心动念在先,也就是先起来某个欲望,这里所要挫的那个“锐”,就是这个蠢蠢欲动的心念,是做降服其心的功夫。

        我们的心整日纷纷扰扰,烦乱不定,是因为我们的知性与尘相粘着纠缠在一起,“解其纷”就是做能知与所知的分离功夫,让知性从尘相上脱离下来,回归到清净无染的本心,果然做到这一步,即可“见道”。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和,就是掺和、融和,光是光明的意思,“和其光”就是与光明掺和在一起了,成了一体了。知是心的用,本来灵明独照,一旦“解其纷”,从尘相中脱离,就是光明一片,是“见道”的必然境界,也就是“成道”。

        “同其尘,是谓玄同”则是成道之后的起用与气象。于外表,在别人看来,成道的人没有道貌岸然,没有羽化登仙,没有特立独行,与成道前好像没有区别。然而这个好像没有区别的同不是相同,而是“玄同”,像如来二字一般,如来而实不来,玄同则似同而实非同,因为于成道者内心,虽然出入红尘,却不粘不染,任运自如,只是随缘做事,游戏逍遥,这才是真正成道者的做派。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不可得而×的句式,就是×不可得的意思。知性里没有亲疏、利害、贵贱等等两边事,只是知,只是明明了了而已,因此,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获取。因此,修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若存个有所得的心,离道就越发远了。

        问:难道成了道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

        答:如同佛经是说给众生听,不是说给佛听一样,道理是说给不知道的人听,而不是说给知道的人听。我们想修道成道,就按照先贤说的道理方法去做就好,自己成道后自然就明白知道不知道了。

        在这里,也可以揣测成道后的境界:知道亲疏、利害、贵贱,而不粘不执亲疏、利害、贵贱;随缘应用亲疏、利害、贵贱,而心里没有亲疏、利害、贵贱概念的困扰与束缚。

“故为天下贵。”       

          天下是指我们芸芸众生;这个贵,应该不是贵贱的贵,而是鲜有稀缺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以上道理,芸芸众生明白的少,实实在在去做的更少,做到了成就了道的尤其少。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