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活法》:一个老实人的诉说

来源:东饰资讯网

        稻盛和夫,日本人,企业家。曾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著作《活法》等。

        读完这本书,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稻盛和夫是一个极其老实的人,富有仁爱之心,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若他在今天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必定瞧不起他的这种作风,因为太老实太古板了,在现实面前“吃不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老实过头的人却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社会财富还有精神财富。说实话,稻盛和夫将他那一套“老实”的准则贯彻于其一生,足以显示出其意志的顽强,那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轻易做到的,正如他皈依佛教一样,他在皈依之前就是一个修行者,是一个合格的修行者。

        在本书中涉及了众多方面:道德、教育、修身立德、奉献、禅理、哲学、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本书谈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书名入手,即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终极答案就是——修炼自己的灵魂,在具体一些通过修炼自己的灵魂不断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正如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也是稻盛和夫的一生。在书中他反复的强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点。

        提出人生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谈到了实现价值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虽然是个人角度,却具有普世的意义,正如他所言:“慈善是不分国界的,是全世界共通的。”不止是“慈善”还有“奉献”“正直”“道德”等都没有国界!因此,其观点虽然是从个人出发,但是也具有普世价值。

        究竟个人如何修炼自己的灵魂?大概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首先是立德,一切品质一定是“德”先行的,“德”一定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个人将“德”置于首位,那么在工作当中就会有正向的思维方式,正向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也同时遵循了宇宙法则,如果一旦思维是负向的,那么后果一发而不可收拾,如臭氧层破坏,农药污染河流,这都是没有考虑后果,贪图一时的利益造成的。

        其次是“进取”,对于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有进取的心态,将其日臻完美,而不是原地踏步得过且过,在进取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是信心百倍的,一定要有强烈的愿望,如此我们的业绩一定蒸蒸日上,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是宇宙的法则之一,正如我们俗话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会引来什么样的人,正如《红楼梦》中的薛蟠一样,在他周围的定时浮浪子弟,再看看杜少卿,他周围的定是正直风流一派的人。我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从事跟语文相关的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与“进取”如今我也略微的实现了那个想法。所以说心中要有想法,再慢慢的努力,即使不能完全成功,至少是靠近那个梦了,总比天天望洋兴叹的强百倍。

        强烈的愿望指引着自己不断创新、进取,强烈的愿望是实现自己愿望的重要条件,强烈的愿望能吸引事业巅峰的到来,当然负面的强烈的能吸引来负面的一切,包括疾病,好多疾病是自己吸引来的。

        其次要有以简驭繁的态度。他说:“看似复杂的现象,多数不过是简单的结构的投影”,他这里提到的“简单”就是千百万年以来我们一直尊崇的那些优秀品质比如说是正直、善良、诚实、勤劳、进取等等,正因为简单人们到现在反而将其遗忘了,而总是急功近利,投机倒把,把事情搞复杂了。就我自身来说,笛子书法究竟是没个老师带我,以为总是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然而即使没有老师,我不断坚持,不断练习最终也能够登堂入室的,后来有人问我有什么技巧,我听到之后真是感慨,他所问的本没有什么可回答的,真的是“练”的太少了,当时间磨够以后,什么都能迎刃而解!这里提到的“坚持”便是“以简驭繁”。

其次还有“六个精进”即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戒骄戒躁

(3)每天自我反省

(4)感谢生命

(5)行善积德

(6)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还有“利他”。他认为我们应当有利他之心,其次是我们一定要节制自己的私欲。利他之心是一个人修炼灵魂的必修课,不要让自己变得太自私,自私不能给他人社会带来价值。我们生活的取用都来自于社会,在我们索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回报,对于企业而言也一样,不要将所有的盈利据为己有,适当拿出一部分回馈社会,感恩社会,因为企业所得到的均来自于社会。另外是我们要节制我们的私欲,有句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是说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一味地贪取并不能填满这个洞,更不能满足我们的私欲心,因此我们要学会节制,节制自己的私欲,私欲可以有,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节制不知足的私欲坚决不可取。

        最后,主要提到了两点,一是命运,二是因果报应的法则。作者说因果报应的影响力甚至强于命运对人的影响,因为命运是确定的,但是当我们认识到命运的残酷命运的不公时,我们不能灰心丧气,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因果报应这个法则来对命运施加影响,最好的方式就行善积德,作者提到了中国明代的《阴骘文》强调了因果关系,通过行善一方面是对我们灵魂的磨砺另一方面是悄悄地改变命运的轨迹,即使上天给予的命运是多舛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行善来改变这种不好的状况。

        从书中可以看出稻盛和夫俨然就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所尊崇的“君子”形象,若生在我们古代他不是一代文宗即是一位驰骋沙场的“霍去病”,虽然他算不了“圣贤”,但是他做的的确是非常好,足以为后人垂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