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若无人为医,我们将会怎样

来源:东饰资讯网
守望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原口腔科行政主任和夫人回家时遇袭,身中多刀垂危,两天后宣告不治。

2016年5月8日,重庆石柱县中医院一名外科值班医生在办公室被人砍伤,受伤医生头面部、胸背多处被砍,伤势严重,被送进ICU病房。

2016年5月17日,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诊室接诊的医生王俊被患者家属用恶拳击倒在地,抢救无效死亡。

从陈仲伟到王俊,半个月内发生了3起“杀医案”,两名医生离世,半个月内,朋友圈两次被蜡烛和黑丝带刷屏。

看到照片与事件的我虽然与医护工作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看着一双双守望的眼睛,心还是莫名的疼。原来是自己奋战的战场没想到成为了自己牺牲的地方,原来是从死神手里救下的生命,却成为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在这些事情之中我并不想评论谁对谁错,也许站在各位的立场上都有失偏颇。但是,最后让人心寒的事情是为何杀医事件频频发生,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出了错。

天使医生

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医生,那时候我们觉得救死扶伤是一件多么让人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奋斗在生命的最前线,与死神站在了相反的方向,成为了人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撑。这是医生值得骄傲的地方,每一次的救治对于医生来说也许是工作,但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生命的起点,对于病人的家属来说就是那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这时候医生便被冠以了天使的名称,那双手也是将人们从病痛中拉扯出来的希望。

魔鬼医生

天使与魔鬼只是一线之隔,人们便很难去判断其中的对错。因为直接面对的是生命,这份工作除了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之外,又加以了巨大的责任。小时候看到医生会觉得安心,因为他们的存在是让我们康复的希望。长大的我们看到医生会觉得害怕,他们的存在又变成了巨额的医疗费用与难以反抗的压力。当我们走进医院的时候不再想着去看医生,而是在打听有没有关系在医院里,有没有熟人帮着照应,这时候便应该知道,这里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地方。看过太多医护中的不道德事件,将那身上的白衣染脏,有时他们的出现便不再是天使,而是魔鬼。

救治成功固然让人欣喜,救治失败为何会变成屠刀。

学医的好友曾经和我说他见过太多的医患矛盾,让他觉得很心寒。医生也只是普通的职业,会有成功会有失败,就像是会计,像导游,像很多职业一样,为什么大家不能接受医生的失败。何况我们都是按程序来走,并没有什么错误。

开始我还不是很相信,医患矛盾真的有他说的那么严重?杀医事件一出,让我想起几年前温岭杀医案件时大家的反应,看着这几次暴力杀医案件之中,网络留言及其新闻的导向时,我明白了这句话,也许是真的。

其实我们不难理解,当医患事件一出,人们便会寻找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是人人都是医生,却人人都是病人。虽然我不是事件中人,但是我却能够做到感同身受,为你在网上撑起一片所谓的正义的天空。这时我们便成为了正义的化身,无论事件背后的故事是怎样,没有人在意。因为没有人会在乎事实,他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没有人觉得自己所做的是错的,每一段言语都是自己价值观的表达,我只是说了一句话而已,又没有伤害到真正的你,这时键盘侠便开始出现。这时我们好像都开始忘记,这个无数吐沫抨击的职业正是以前我们觉得神圣的东西。

对于舆论来说,事件一出便是一个话题的开始,那么眼球经济就开始出现,所有的舆论媒体重要的事情除了挖掘事件的真相之外,更重要的是阅读量与关注度,这是媒体人赖以生存的东西,有些事情的真相远不如你以为来得精彩,却比你以为来得更残酷。我们本不是经历事件中人,所有信息的来源不过是媒体方式信息的积累,当舆论走向开始变化时,人们关注的点和关注的态度必然会受到影响。舆论导向便由此产生。但我们却好像忘记了新闻是用事实说话。

对于政府来说,医改已经不知提过多少年,但是成果依旧不算明显。这中间的环节利弊也许只有内部才会知道。但是事件频繁发生便可知道事情迫在眉睫的时候,改革并不是要承认之前的错位,而是要走到对的路上。

医患矛盾的产生并非是一天之事,事件的频繁发生也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反观事件背后的故事,我们却对这些举起屠刀的人无法理解,原本并不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何变得如此暴怒不堪,另外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剥夺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也许当时能够平心静气,能够好好想想,事情都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温和待人不要变得戾气伤人。不要用你所谓的正义去伤害同样善良的人。不能因为部分不好的现象否认了整个群体。医患原本是同一战线对抗死神的战友,不要变成互相伤害的敌人。

好友说:今天有个病人感谢我了,我很开心。这应该是最简单的快乐了吧!

若真无人为医,我们将会怎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