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知彌 | 创意之“颜如玉”

来源:东饰资讯网

“齁得慌!”

“齁死我咧!”

“齁咸!”

是我家乡人对“咸”——菜食中的盐放得多了的最生动的感喟之语。

“颜如玉”——盐如玉。画家知彌先生的这幅画作《颜如玉》,在“谐音之趣”中让人别开一种识见的生面,别有一种洞天的思想。

“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我读大学时,对《文艺学概论》的一种深刻印记。《颜如玉》无疑是现实主义的杰作,画出了实生活,故家时奶奶用以装盐的坛子就是这个样子,真实再现了生活的一角。但其题名,却是别样一种浪漫主义的,使人多有思念和联想,更富有一种雅致气质,特别是题字中渗墨与似拙的细线笔划的巧构,最是强化出了这幅画作的美学意境,让人爱恋而不忍释卷。

“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不庸俗,不功利的话,则该是:常读《诗》《书》自能使生活富于美学的意味,自能生活出人生的美学境界来,创造实生活的美好也是自然而然的必然。盐,是生活的必需与必须调味,《诗》《书》之著作等又何尝不是?

生活之美,于各人的切身上,最是在于味道二字,物质的实生活,怎能少了“盐”?精神的实生活,怎能少了“书”?

宋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想,《颜如玉》这幅画作该是全然了人生中的必须“味道”与“面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