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兴趣的教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篇1: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兴趣的教案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兴趣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

在观看班上张一超小朋友的成长相片后、小朋友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了很大的关注、很想了解变化的秘密。而我们周围的事物又时时在变、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只不过有的时间快、有的时间慢。大班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幼儿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知识、并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既然班上的幼儿对变化这么的好奇而且有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一切物体都在变、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2、技能目标:帮助幼儿掌握实验的正确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材料准备:各种杯子、各种纸、橡皮泥、酒精灯、试管、夹子、吸管、打气筒、各色颜料、电筒、电池、电线、蜡烛、等等。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照片展板和幼儿个人像册。

四、活动过程:

(一)实践探索、观察变化。

1、请小朋友看气球的变化过程。拿出一只气球做由小变大的试验。提示语:“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它怎样就会变大了呢?”

2、幼儿想办法并实践(提醒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试)

3、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大家可以去试一试、看看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起变化?

4、幼儿自由去操作、材料分为四组:第一组大变小、第二组干变湿、第三组不动变动、第四组冷变热。

5、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6、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感知物体的不同变化。

(这个环节我用了实验法和发现法、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并且满足了每个小朋友的不同探索需求。)

(二)出示照片、交流讨论。

1、教师出示一组人的成长照片、提问:“小朋友、这些照片拍的是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猜测后、教师告诉幼儿是老师自己。

2、人与照片对比、提问:“现在的我与小时候的我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同伴相互介绍、讨论、说说自己的变化。

4、提问:“猜一猜、我们小朋友再长长会有什么变化呢?”(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大人上班、看报、做事的`样子、也可以表演老奶奶、老爷爷走路的样子。)

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讨论都知道人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小变大、由年青再变老、最后死亡。(这一环节我用了讨论、表演法、幼儿不仅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三)引导观察、扩散思维。

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大操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物。

然后围坐在一起提问:“你发现幼儿园的什么东西在变化?”

“那、除了这些东西在变、你还看到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变化呢?”(天气、大树、太阳等)

(这一环节、我用了谈话法、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提出疑问、生成子课题。“小朋友、在你们说的各种变化中、你最想了解什么的变化过程?”

教师记录幼儿的话语、生成下面的探索活动。

(这一环节我用了提问法、有利于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从而能促进幼儿继续探索秘密。)

篇2:幼儿园中班英语活动教案《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英语活动教案《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2、复习用英语数数及单词face,学习用英语说出五官并能正确发音

3、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初步的竞争意识

活动内容:学习单词nose、mouth、eye、ear

活动准备:face课件、五官卡片〈用来拼图〉、娃娃脸纸〈用来粘贴五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主题

1、用英语问候Hello,boys and girlsHello,Miss chen师幼共同唱〈good morning 〉

2、复习单词今天老师再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Look,whats this?

Its face

师:Yes,〈教师模仿face〉:“I am a face,nice to see you”幼:“nice to see you too”

师:Oh,very good 。face上都有什么呢?Who want to help me?

幼:眼睛、鼻子、嘴巴……师:那我们一起来用英语数数看face上都有几个器官吧幼:One two theer ……

二、学习五官单词师:Whats this?

幼:嘴巴师:oh,this is mouth,follow me “mouth”幼儿看老师口型跟读,向mouth打招呼“hello mouth”类似学习nose 、eye 、ear师:小朋友学的可真快,鼓励鼓励自己

幼:good dood verygood.

三、游戏比赛记忆单词

师:小娃娃哭了?小朋友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课件face五官消失〉原来娃娃的五官丢了,怎么办啊?幼儿积极讨论想办法。

我们都是一些有爱心的小朋友,那我们一起来帮娃娃找到五官,让她成为一个漂亮的`娃娃吧。〈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要求幼儿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找器官,找到的用英语说出名字,然后到其他小朋友那找另外的器官,在准备的没有五官的娃娃脸纸上组合一张完整的脸。看哪组组合的最快,优胜组奖励笑脸娃娃粘贴一枚〉

四、游戏指一指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小娃娃脸真漂亮,他们要回家了,先和他们说再见吧幼:goodbey师:下面老师要和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touch touch教师找一名能力强的幼儿配合示范游戏〈教师用手请轻轻拍幼儿的手,一边说touch touch nose幼儿赶快用另一只手指在鼻子上,要求能够听到后,快速的指出相应的五官〉幼儿学会后可以自由找自己的好朋友玩这个游戏,教师鼓励帮助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找到好朋友。在欢乐的touch touch游戏中结束活动。

活动自评:

通过本次英语活动,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所学单词,并复习到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活动通过听、说、学、用等多种游戏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使用,并能够在教师带动下积极参加到游戏中,并通过找朋友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鼓励和引导。

篇3: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兴趣是游戏的必备条件,是游戏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游戏有着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游戏对积极情绪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让幼儿自主游戏。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经常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要多让孩子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通过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使紧张、焦虑、恐怖等不满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地表达和发泄,使健康积极的情绪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在角色游戏中,明明扮演一位老师,他表扬小朋友,叫他们画画、折纸,得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欣欣扮演一个妈妈,她假装洗菜、烧饭,让“小宝宝”不要哭,说“宝宝不哭,要开心点!”小朋友都玩得“咯咯”笑。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当大人的满足、自信,这种快乐是从“玩”中获取的。他们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于是在游戏中获取,使他们的情绪有所释放与满足。他们的游戏是自愿的,不是成人所强迫的,让孩子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和活动成果中体验,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游戏是自由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确定游戏主题,让其自由发挥吧!

二、形象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情境,积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内的一些自然的资源,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宝贵资源。如:园内操场上的黄点子,这就为幼儿玩体育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跳格子”、“走象棋”等体育游戏。又如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小手小脚的旅行》,教师利用园内现有的大型玩具以及水池,草地,攀登架等,创造了一个能干士兵旅行的情境。鼓励幼儿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单一的机械性练习,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教师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2、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体育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充分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在对小班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5.7%的幼儿对于物品的假想能力,即能够把一物多用、做到以物代物。可见,在活动中,幼儿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颜色鲜艳的头饰、造型可爱的娃娃,逼真的玩具,能使幼儿玩体育活动时更加的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一些趣味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形成。可见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极为重要的阶段,主题活动初期,无论什么游戏幼儿都是兴致勃勃的,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教师喊破嗓子,很难维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好玩的器械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将规则趣味性化。使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整个机体的活动,加强代谢过程,提高活动能力。比如说:孩子爱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老师先明确每个幼儿的角色,定好规则:小树叶不能飘出所规定的范围,然后请小树叶轻轻飘,忽然大风来了,小树叶的兴趣就走向高潮,这时的小树叶就毫不隐瞒地体现出各自的姿势与神态。老师还可以赋予自己“总指挥”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在《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游戏中,老师以“总指挥”的身份引导猴孙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师傅、师兄们。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五、根据能力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每个集体中都有强有弱,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还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相对自信心也较差,为了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帮助他们,尤其是有过失败经历及不敢尝试活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会改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

总之,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我们老师要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在活动中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动,有意识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兴趣,要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幼儿对某些事物或某个活动的兴趣,多是直接的、暂时的、不稳定的,这种兴趣多是由幼儿的好奇心引起的,一旦幼儿对它的疑问解除,兴趣就消失。所以我们要注意使幼儿游戏活动与高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与幼儿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着,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篇4: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兴趣的教案

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兴趣的教案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准备: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

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②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幼儿1:要合着节拍敲;

幼儿2: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③教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

1: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儿2: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

幼儿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⑤教师: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来!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篇5: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论文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论文

幼儿园科学是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活动兴趣,掌握一些科学技能。小班要感官观察的多一些,一定要把科学活动变成游戏。小班科学活动一定要创设得非常好玩,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生成。在观察中产生一种对比,要有简单的记录,培养幼儿从小就养成观察、记录习惯。

选择科学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世界,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探索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幼儿细致观察,鼓励幼儿提问

日常科学活动可以结合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激发探索兴趣。小游戏要有趣味性,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变手影”、“吹泡泡”、“照镜子”、“踩影子”等,在游戏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其中科学知识和现象。如组织幼儿开展“看看周围有什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踩影,突然发现影子没有了,孩子们会问:影子哪里去了呢?于是一个新的科学游戏生成了,孩子们在园内四处找影子。他们找到了小花、小草的影子,他们都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当孩子们发现影子的形状不同、高矮不等时疑惑了:为啥影子不一样?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及时帮助幼儿从光学成像原理加以解释。孩子们会发现:科学对他们来说,竟如此神往。这样在探索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不仅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小班孩子的科学兴趣。

在幼儿常接触的生活日用品中,寻找利于幼儿探索的因素,并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说说、做做、学学。如小班在夏天的主题系列活动时,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扇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想想、找找,还有什么物品也是夏季用来降温的。

通过回家询问,知道了空调等。有的孩子还找来了带风扇的帽子和拿在手上的风扇等,孩子们通过比较了解到什么降温最快,什么方便实用。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生活中的用品,同时探索性得到了提高,创造性也得到了发挥。幼儿在操作中神态专注、欣喜、惊讶、兴致勃勃,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科技教育必须充分研究幼儿的教学实践经验,用以确定安的水平、类型和有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二、创造良好游戏环境,形成宽松的科学活动氛围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小班幼儿也不例外。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地把幼儿的潜能挖掘出来,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必须指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无拘无束的科学活动的前提。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得到了鼓励,孩子们的探索和发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们的错误和失败就得到了宽容和理解。在这样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培养。

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或鼓励,为幼儿愉快地逐步引进科学的殿堂。我们要培养好小朋友的科学兴趣,通过参观种植园和自然角,培养了小班幼儿科学观察技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的技能、使他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根据季节变化,可以开展《天气冷了怎么办》、《冷冷的冰》、《冬天的树》等活动,借助幼儿身边事物的变化帮助幼儿从中习得科学知识,正因为身边事物,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逐渐培养起科学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我们还需为幼儿在教室一角设立科学角,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如让幼儿用玻璃小棒弄弄自己的`头发、衣服,看看能不能吸住幼小的碎片,通过此举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使他们感知,不断尝试,认识知识。

三、及时给幼儿鼓励,提高自主操作能力

小班幼儿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评价自己和他人。所以说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信心。经常夸奖、鼓励他们、超过别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逐渐培养孩子敢说、善于表达心中想法和习惯。对于能力差的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柔弱的,一旦受到压制或不恰当的教育,则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所以,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指导幼儿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一定难度的科学活动等。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经常以同伴身份参与孩子们的讨论,与孩子们一起“闲聊”。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们很乐意来问我们,我们也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无所顾忌地展开科学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

四、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实验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因此,要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幼儿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将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

活动中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与了解。在边玩、边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实践寻找答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探索兴趣,习得相关科学知识。

通过游戏,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感受到科学兴趣带来的快乐。小班幼儿通过在游戏中科学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获得最浅的科学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探索与尝试,培养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终生学习积累更多科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较规范、严谨的科学理论而打下扎实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