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真的需要冷水么?

来源:东饰资讯网

今天决定说一点不太开心的话题。

今天在群里,有大牛分享了这么一篇文章

当时明确表示我不赞同这样的冷水。

这么做,确实是不太懂事,毕竟在社群里,谁愿意来这么个捣乱的呢?

不过我还是想说,因为这样的文章有个问题,就是先把别人说的不堪,然后告诉你这么做是错的。

比如这篇

斜杠青年在提出的时候,也许是为了给予一些人赞誉的。比如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多少斜杠都站得住脚,但是经过励志人生导师一毁,在被小清新一发挥,就歪得不像样子了。
斜杠青年被用于掩盖自己做事不专注、没有突破口、安慰无能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于是我们在嘴上挂着“斜杠青年”,暗地里却做着同样的勾当,为自己的各种行为都加上斜杠,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成就的快感了。这就是我说的低成本装逼的方式。

明明是努力提升自己和自我成长,大牛嘴里就成了低成本装逼了。

斜杠青年,也变得必须得总书记这样的斜杠才行了。

逻辑上确实说的通,因为你真是为了懒惰、不专注,人骂你还真没法还口。

但是问题在于,你是么?

逻辑上说,我特么偷懒我还得说我自己是斜杠青年,我才能偷懒了?我到底是勤快啊,还是懒呢?

其实这样的指控随便安在什么努力面前,都说的通,因为你随便努力去做什么,都会消耗掉你的时间精力,必然是会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你是打游戏还是努力学习,根本没啥区别。

但是这样的指控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扩大一点,这样的冷水有什么意义呢?

而作者最后谈到的T型人才模式,确实看起来蛮靠谱,但是,呵呵,凡事都有个但是。

他自称主业是IT,口译不是,那么当他持续在口译方面努力,口译也变得成为一竖的时候,他是什么人才呢?

这一竖于是就像钉钉子或者打井,但是有很多人把这一竖打歪了,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专长,变成了一斜/。于是这群人给自己想了一个名字,叫自己斜杠青年。

至于这种文字,刻薄的我都不想吐槽了。

其实这类型的文字,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作者不相信人的大脑是可塑的,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虽然他们自己的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但是这也正是他们写这样的文章的底层逻辑:我和你们不同,我做到了你们没做到,我更牛叉一些,你们就别挣扎了。)

总结一下,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遇见很多挫折,有这样的冷水,有那样的风凉话。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努力成长,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这里放几个励志的文章,冷水太凉,给你暖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