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星条旗下的阴影(中)——《全金属外壳》,让人欣喜若狂的负能量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全金属外壳

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算得上是对“美国梦”的一次讽刺,不过总的说来,“三观还是很正的”,毕竟最终教导人们还是要珍爱和平,民主自由的伟大精神和善良的美国人民只是被那么一小撮儿不良政客玩弄了。这种批判就好比我们的人民日报建设性地批判一下某些作风不正的政客,然后再告诉人民要如何努力团结在**周围努力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而《全金属外壳》则不同,至少我从中看到的都是让人欣喜若狂的负能量,故事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在讲一个非常矛盾的故事,就好比电影的海报,Joker的头盔——画着反战的logo,有写着“Born to kill .”

如果你喜欢摇滚和嬉皮士文化,那么我相信这部电影应该非常对你的胃口。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听一下我试着整理的《全》的电影歌单

新兵营的“小黄歌”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以一首非常非常的小清新的Folk《Hello Vietnam》舒展开(米国人还可以把这种爱国主义洗脑歌曲唱得如此小清新),歌声中青年人们正在理发店剃发,即将加入的光荣的Marine海军陆战队。

再见了姑娘,我要响应祖国的号召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越南人民了

故事的前半段主要就是讲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训练,前半段的主角是胖子比尔和新兵营的教官。

电影的喜感和戏谑型在前半部分就体现得很好了,所以看起来挺有意思,尤其是跟让人分分钟看不下去的《现代启示录》相比。

从此以后我再也无法直视任何一首美军军歌了

教官是一个超级变态,喜怒无常的老大兵,哦,对了,他还真不识像我们无数神剧里那表面对人冷库严格私下体恤属下的“政委”,他真的只是一个很变态的教官,一点都没有装逼。

他真的在很严肃地训练新兵

比尔就是一个比较傻逼的胖子新兵,类似于分不清左右之类的。在我们的神剧里也经常有这种角色(许三多啥的),不过一般最终都在“政委”“班长”的悉心照料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掌握了技能,融入了集体。不过万恶的资本主义米军长官一点也不和蔼可亲,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恶心和戏弄比尔。

比尔天天被教官呵斥 侮辱性惩罚 侮辱性惩罚

再到后来,一点都不和蔼的变态教官对比尔进行更变态的惩罚——发现错误不惩罚本人,而是惩罚全体新兵。可想而知,比尔接下来会遭遇什么。

变态的措施 全体新兵为比尔受罚

必然的,比尔受到全体战友的排挤和厌恶,每一个个体以无意识的恶意给了比尔精神崩坏前的最后一击。

为了报复比尔,半夜战友们趁其深睡,Joker捂嘴,每个人轮番把香皂裹进毛巾里“抡”比尔,让他痛又叫不出来

厕所的枪声

每一个似乎不太有恶意的个体,往往构成最最恶毒的集体,经过了战友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摧残,比尔精神开始变得不太正常了,本来挺有喜感的小胖子变成了一个内向沉默的人。

比尔没了澄澈的眼神

最终在陆战队新兵授衔的前夜,比尔在厕所里以实弹结束了教官的生命并吞枪自尽。

这位教官也真是牛逼,知道比尔手持实弹也不心虚,照样大骂,然后就被崩了 厕所里的比尔给Joker打招呼的表情 教官被枪杀 吞枪自尽

新兵连的故事构成电影的前半段,而且除了Joker和Cowboy这两个角色,跟后半段的剧情几乎没什么联系。不过前半段剧情基本上是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以一个戏谑,诙谐,扯的态度跟你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幽默的背后是无赖,或许这就叫黑色幽默?

正当你还沉醉在第一段无赖的幽默中时,镜头已经在伴着摇滚乐的黑鹰直升机螺旋桨声中来到了东南亚。这次镜头跟着Joker一起来到了一线,此时的他已是一名战地通讯记者。

Joker的战地采访日记

后来Joker和Cowboy都来到越南,Joker是一名战地通讯记者,后半段的剧情完全就围绕着Joker的战地之旅展开。入伍之后这个戴眼镜的小痞子总是干什么说什么都一副嬉皮笑脸,最开始的他在军部做记者,干的工作挺无聊,就和我们的党报记者差不多,每天就拍拍领导的猪头照,各种授旗仪式领导讲话什么的。后来终于有了机会去到第一线,Joker挺兴奋地坐上了直升机。

第一次采访就很有意思,遇到了直升机的机枪手对着地面的水田肆意扫射,好比玩儿摇滚嗨得正尽兴的贝斯手,一边开枪一边咆哮地跟记者们说笑着,从飞机上可以看到各种男男女女的农民被机枪撂倒。然后留下了一句经典的话“听见机枪逃跑的就是“越共”,站着不跑的就是“训练有素的越共”!

直升机上机枪的肆意杀戮 无力反驳的杀人逻辑

对于杀妇孺这件事情,机枪手倒是觉得真是无所谓,Joker也是嬉皮笑脸地问他“你怎么能够杀妇孺呢?”这就是《全金属外壳》的风格,即使这样惨无人道的事情,也没有表现得震惊和义愤填膺,总是笑着给你讲一个悲愤的故事。

第一个采访对象

到了战场的第一线,Joker见到了更多的士兵,很巧合地是他将跟随者Cowboy一起随军采访。美军士兵的士气很有意思,见了太多的死人和杀戮,要么变得非常的狂躁易怒歇斯底里,要么又或是特别戏谑式地风趣幽默。

美军士兵玩弄着越共的尸体,要求记者给拍张照片留影

其实我一直不懂Joker这样的人怎么会去参加越战。他从头到尾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感觉他到越南来就是为了“好玩儿”,头顶上写着Born to kill ,领章上有带着反战的logo,这是典型的嬉皮士啊。或者创作者就是想让这个嬉皮士来参军,让大家从这个角度来看越战。

在拍摄敌人尸体照片表现美军英勇正义之师的过程中,一位“首长”发现了Joker的异常——头顶上的标语和领章上的logo,这是这位“政委”觉得这位小同志思想很危险啊,得即时地教育一下,以免走上了歧途,于是专门把这位同志叫到跟前来教育了一下。

首长正在关注小同志的思想动态

随后Joker亲历了战场上的真正的死亡,《全金属外壳》对战场的表现力我觉得是我看过战争片里最好的,就是那么不留神的一瞬间,死神就降临了。

Cowboy的班长因为捡洋娃娃被诡雷炸死 进城的过程中遇炮火阵亡

坦步协同前行,突然遇雷,全体步兵立马卧倒,只剩坦克后面的少尉还杵着,然后缓缓跪下,扑街。很有震撼力的镜头。就这样,巡逻队的长官就挂了。

战友们围着圈看着刚刚还在谈笑风生的同伴

而战友阵亡后,同伴们的评价看似悲伤却又有趣。

这台词有那么点“要做爱,不要作战”的意思 Cowboy对“自慰”的评价

虽然这些美国大兵们各种搞笑幽默,像兵痞子,不过当记者的采访对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记者采访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集体嫖娼

几乎在我看过的好多越战电影里面,南越的军官形象就是帮美军拉皮条的,不过这也挺符合他们历史上的定位啊。

最经典的“围尸打援”

自从《战狼》上映之后,“围尸打援”开始被大家认知。说起来,这个战术跟天朝还挺有缘分,

首先“围点打援”是土共在抗战的时候就常使用的战术,围一个据点,然后打援军,国共内战的时候更是屡试不爽。这和“围尸打援”基本思想类似。

中越战争的时候,据说中共和越共的军队都常常使用这种战术,确切的说就是狙击手或者伏军鞭尸,只要想抢尸体的,来一个撂翻一个(如果不去抢尸体就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在呻吟中被一枪一枪地折磨死)。据说老山战役的211高地争夺战中越共军队把解放军副连长吊挂,最后为了抢尸体还搭进去了好多条人命。

很多战争电影里面都有拍过“围尸打援”的情节,包括HBO著名的二战电视剧《兄弟连》,也包括去年很火的《战狼》,不过《全金属外壳》是我见过拍得最经典的“围尸打援”,对战争片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看。

第一个被撂倒的美国大兵 第二枪 第二个被撂倒的大兵 被狙击手放冷枪的恐惧,况且是一枪一枪地被7.62毫米的子弹虐杀 被撂倒之后的第二枪 呼叫坦克支援的Cowboy被狙击手毙命

对于“围尸打援”应对方法一般来说都是烟雾弹或者是强火力压制,这部电影都有体现。

火力压制掩护营救人员 烟雾弹掩护

不过最理性的办法应该是给战友补上一枪,让他去的痛快些,但是一般来说战场上谁又能保持真正的理性呢?最终Cowboy的小队为了营救一位战友,折了好多条人命。而当他们最后找到狙击手时,却发现居然是一个小女孩。被M16快打成筛子的越共女民兵奄奄一息地求给个痛快,Joker用手枪结束了她的生命。

狙击手是一越共女民兵 奄奄一息的女民兵

小丑眼中的战争

一个人要对一个事物发表反对意见,一般来说会义愤填膺,而还有一种人会通过调侃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全金属外壳》就是属于后者。士兵枪杀长官吞枪自尽,美国士兵杀戮妇孺,战友被狙击手虐杀,每一个都是多么严肃的话题啊,但是在Joker演绎起来,看不到太多的悲伤,感觉就是这个“小丑”给我讲述了一个个滑稽可笑的故事,而真正滑稽可笑的应该是那些打着“为了解放越南人民”而发动屠杀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