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暗丛林法则要求我们修身 (一)

来源:东饰资讯网

修身是传统儒家的修炼方法中最基础的一级,跟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起构成了儒家的完整的修炼体系。

如果是道家修炼,最基础的一级叫做筑基,它的完整的修炼包括: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

如果是佛教,修炼的次第分为:凡夫、居士、比丘和比丘尼、罗汉、菩萨、佛。第一级叫居士。

基督教的修炼体系是:第一,净化;第二,冥思;第三,(与神的)合而为一。

伊斯兰教的修炼体系是:五大功修即念、礼、斋、课、朝。第一级为念。

还有别的小型的宗教或者修炼法门,由于受众小,专业性强。比如画家的修炼,音乐家的修炼,机械师的修炼等等。就不细说了。我在这里只说普适大众的修炼方法,我是中国人,所以以传统的儒家修身来入手,逐步解开世界各民族的几大宗教的修炼体系的层次。只从境界上进行描述,不涉及具体的秘法。因为秘法难求。既叫秘法,当然是秘而不宣了。需要核心成员才能学习掌握。我当然也是不懂的。

我懂儒家的修炼次第。所以从儒家修炼入手。吸收各家的修炼次第。用于指导自己的修炼。或者说,践行。值此次担任109班的值月生的机会,汇集成文。与109班的战友共享。希望战友们也秉持严于律自的精神,先己后人,自己没有熟练掌握的时候,就不要妄传他人。做一个言论上的巨人,践行上的矮人。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希望战友们谨记。

所谓的修身,就是修炼自己的身心,为什么要修炼身心呢?因为人的身心是弱小的,不足以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间自由穿行,达到自己的人生的彼岸。丛林法则是什么呢?有些战友可能不熟悉。下面我就先讲讲丛林法则的原理,再回到修身上来。

所谓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影响,不受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它体现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会属性一般体现在动物界。人作为高等动物,他可以改变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适应世界的能力了。

在《三体》中,丛林法则被描写成宇宙黑暗法则,宇宙是一个黑暗丛林。在这个黑暗丛林中,任何信号的发出一旦被截获了,那么由于巨大的距离所限,沟通成本过于巨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消灭这个信号发出的源头,至于消灭的方法嘛,质量点,二向箔之类的,书里写的办法都可以用——所以即使是三体这种让地球人看来都无可奈何的文明也不得不接受基于黑暗丛林法则的威慑。这个非常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一些小国投靠大国的结盟。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

以上是三体的黑暗描写,是最为悲观,黑暗,暴力,零和博弈的策略。结局就是生命的消失,世界回归寂灭。

人类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必须避免这样的结局的产生,于是人类各民族,种族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了不同的修炼自己与他人合作的模式。可以说,能存活发展到今天的民族和文化都是合理的文化,起码是避免了三体里所说的黑暗丛林法则。

我国传统的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从儒家的修炼体系入手,联系别的民族文化体系,谈一谈普遍适合的修炼模式,也算是一种推陈出新。

修身,就是修炼身心。注意,是身,心。人由两部分构成,身体(物质形态),心灵(意识形态)有的文化称为灵魂,都是一回事。

身体健康是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人生的幸福快乐无从谈起,所以,现实世界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用来保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的。

损害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分两个类别,外伤和内伤。

引起外伤的因素有自然灾也称天灾包括寒冷,暴雨,飓风,雷电,洪水,干旱,地震,山崩,火山,海啸等等。各种猛兽的攻击伤害。最为常见的是人祸包括侵害,抢劫,杀戮等等。

引起内伤的因素有过度劳作,食物不当,感染病毒,还有七情六欲过度。

心灵健康同样是人类健康的标志,造成心灵的病态的因素大多来自于身体方面的损害,然后才引发心灵方面的病态,病态加深就形成心灵的疾病。

修身的目标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来锻炼身心,以达到强健体魄,净化心灵的作用。各种文化圈里有不同的称谓,儒家叫“君子”,道家叫“真人”,佛家叫“罗汉”,基督教叫“主教”,伊斯兰教叫“阿訇”。

这些人都通过一套方法把自己修炼到了身心一致,内外无别。达到了身心健康,可以无伤的境界。儒家对应于农耕(河原)文明,佛家对应于热带丛林文明,基督对应于海洋文明,伊斯兰对应于高原沙漠文明。所以他们的修炼方法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

战友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家族来源而做相应的调整。

我来源于农耕文明,所以懂得儒家的修炼方法。就从儒家入手。探讨修身的方法和境界。

农民,靠近河流生存,耕耘土地,种植五谷,驯养牲畜。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粮食丰收,六畜兴旺,子孙满堂,四代同堂,父慈子孝,六亲和睦,邦家稳固,源远流长。就是最大的理想。修身就奔这个理想去的。

要实现这个理想有几大障碍:一、靠天吃饭,农耕需要水源,所以天不下雨则干旱,土地干旱则颗粒无收,人畜渴死,何来幸福;一旦雨水过多则造成洪水泛滥,冲毁田园,淹死人畜,又何来幸福可言。所以修身的第一要求是懂天时,知道天上的宇宙的变化以达到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地域,趋利避凶。所以在各民族的原始神话里充满了对水的既爱又恨的情怀,而且无一例外的认为生命起源于水。

通过长期的观察,各民族都认识到了世界由对立的两面构成,过头和不足都不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儒家总结前人的经验,把人生的健康状态定义为“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说过分的和不够的其实对生命都有损害。所以修身的第一要著是恰当。身体的修炼如此,心灵的修炼也是如此。比如身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但是过分劳损,也要花钱请医生调理恢复健康,会损失消耗财富。很多人有很多钱,却不幸福,大多是身体不健康,而这种身体不健康其实是在谋求财富的过程中埋下的祸根。

二、农耕之余有大量的时间,闲暇的时光容易让人无所事事,所以会生出很多打发时间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方法是引发人类的各种欲望,这些欲望一方面促进人类的发明创造,不断地改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却又引发了人类穷奢极欲,任意挥霍和浪费。

由此引发另一种方法,尽量压抑人的欲望,将低层次的五官欲望引导到更为高的层次中去,从而克服由浅层的五官欲望的膨胀所带来的伤及人类身心的负面效果,但同时又带来了消退人类创造冲动的弊病。同样是一对对的阴阳,对立统一。积极和消极共存。

三、农业文明的相对稳定性,是农民安土重迁,不喜欢颠沛流离的生活。稳定则会带来人口的增长,人多虽然好办事,但人多关系复杂,如何协调不同身心的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儒家建立了修身时需要考虑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景目标,也就是说,儒家的修身不仅仅是只修炼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是在修炼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要兼顾修炼家人,国人,天下人的身心健康。

写到这里,基本上把修身的大致内容和划分层次说清。具体的修身案例下一篇文章再做介绍。此篇为总纲,最为重要。希望战友们反复阅读。理解其中的内涵。对下面的具体修炼有莫大的好处。

黑暗丛林法则要求我们修身 (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