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的文章千篇一律,他都懒得看了。可我并没有要求过任何人看我的文章。其次觉得我文章千篇一律就认为不好看,这只能说明他的人生境界很低。图好看那可以去看网络小说或者抗战神剧,我根本不是为了好看或者赚流量才写作的,那样的话我干脆去当段子手或玩视频得了。我只为自己写作,肯定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爱看不看,与我无关。如果我只是为了别人写作,那我能得到什么呢?最多不过是一点蝇头小利,最后还是竹篮打水,那就是个糊涂虫了。日本一个企业几十年就做一个螺丝钉,这个螺丝钉最大的特点就是永不松动,全世界许多高速设备,以及高铁和飞机都用这家生产的螺丝钉。有句广告词叫因为专业所以专业,我很赞赏。在一个高度细化的时代,我为什么不能专业化呢?
工匠精神很重要。禅宗在历史上有过非常昌盛的时期,但后来为什么会趋向衰微呢?就是放弃了纯粹的禅的精神,掺杂了大量其他的东西,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禅的独立性消失了,禅宗就必然式微。一个人一辈子关键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必求全责备,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那样的全才通家,那么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精益求精,就必须得不断重复,不怕千篇一律。禅不是小说,不是娱乐,一天一个样,纯属儿戏。禅宗的精神不在文字里,绝不能做字面上的理解。如果你不能悟入,不要说千篇一律,就是万篇一律也不嫌多,因为你一篇也没看懂。如果你能够悟入,那就一篇也是废话,禅不关文字,更不是文学。所以没有必要标新立异,那无非是满足心理上的欲望。管别人看得懂看不懂,难道因为有人没看懂那就要降低层次,写得让人人看懂为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禅宗无关文字,所以也可以说我其实并非是在写作。
禅的悟境不是看几本书就能懂的,所以科学家懂相对论,懂黑洞,但他未必懂得了禅,因为这不是靠理解不是靠逻辑。我不懂相对论,不懂黑洞,说实话我连霍金的科普名著《时间简史》都看不懂,我上学的时候数理化基本及不了格,所以只能念个地方院校。那有人说黄泰你连《时间简史》都看不懂,还大言不惭的坐而论道?嗯,是这样的,我不认为两者有什么关系。道是天下的公器,道就在每个人心中,这么看来道是普世的。但从现实层面上讲,道又是非常专业的,在中国古代道基本就只在儒佛道三家里面。为什么很多人还要一辈子出家或者隐居深山老林修道呢?因为道就是一门专业技术,可以这样说。就像金矿一样,虽然遍布世界,但是并不是满大街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并开采。不要说街头的贩夫走卒,就是很多佛学家,我看他们也并没有悟道,他们博览群书,读遍佛经道典,但他们只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自己并没有悟道的体验。
道只存在于体验之中,这种体验必须悟入才能产生,绝非大脑思考所能产生。说得头头头是道,但自己并没有那种体验,那并没有多少意义。这种体验并不一定要读书要知识,悟就是刹那间的事情,当下即是全体,这是体验,不是哲理。对我来说,写作的意义就是呈现出这种体验,管别人懂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