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作究竟要找“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来源:东饰资讯网

似乎每次跟家里人谈起工作的事情,总是避免不了激烈的争吵。

而争吵的焦点在于,工作到底要找体制内还是找体制外。

所有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观点出奇的一致,即一致认为体制内的工作更适合自己的儿女。

如果你有一个无所谓你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父母,恭喜你,你上辈子一定是拯救过地球,才有这么让你顺心的父母。

我本人并没有觉得体制内的工作多么的不可接受,也并没有觉得体制外的工作就多么充满希望。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那都是一份工作,如果你有一颗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毕生事业的心,那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最起码,你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叫做职业精神的东西。

但是,再温和的观点也经不起家里人不断安利体制内工作的强制性洗脑。

有时候我只是想表达一下体制内外的工作各有千秋,然后我就被自动划入了“反对体制内工作的天真年轻人”这个“邪教组织”当中,似乎只要有一点点不进体制内的苗头,就要立马掐掉,一定要保持动机的纯洁性。

我们的长辈,很自然的怀着一颗“少年,你不要太天真”的心情,希望能够感化“邪教组织”的成员,希望我们能够采纳他们的意见,去考个老师,考个公务员,考个事业单位……

长此以往,对体制内工作并无偏见的我,也对体制内工作很自然的生出抵触情绪,但仔细一想,其实我不过是在抵触那种洗脑式的说体制好的观点罢了。

长辈之所以那么青睐体制,原因无非这么几点:

首先,体制内的工作意味着稳定;毕竟,父母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稳安逸。

第二,体制内工作假期固定,而且作息规律——这一点,当然是社会新闻里某某公司动不动有人猝死或者自杀的新闻带来的连锁反应。

长辈们被这些新闻吓得心惊肉跳,觉得自家孩子可不能因为工作把命给丢了。

不过我对这些新闻向来不以为然,新闻嘛,新闻之所以是新闻,那一定是有新闻价值,你说朝九晚五,和谐欢乐的体制外工作日常怎么可能有新闻价值呢?当然是猝死的白领和自杀的员工才会被报道。

再说了,体制内的员工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一般报道都会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话,绝对会淡化“过劳死”,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下才有“过劳死”,社会主义光辉下,只会有“人民的好干部”和“人民的好老师”;

体制外自杀是压力大,或者公司制度不人性,体制内自杀:你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说,是不是贪污了?是不是权色交易了?是不是得罪暗黑组织了?调性本来大不一样。

这两点大概就是最有力的优点了,我不打算反驳什么,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

收入稳定,时间稳定,一切稳定,该有的福利也都有,退休有退休工资,不会有老无所依的情况,这就是体制内的工作,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作为一个女生,我也更经常的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还是要找稳定的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嘛!”“女生找份固定工作在婆家才会有地位啊!”“女生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的!”

我接受这样的观点,并且从我国社会当下的现实情况,这样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可是这里面的性别差异的浓厚色彩令人唾弃——虽然令人唾弃,但我也不得不接受,我不可能因为唾弃这些观点,所以连带着唾弃固定工作;

当然,我也并没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没有固定工作,但是依旧把家庭照顾得很好的典型”的想法。

就算你成为了这样的典型又怎么样,届时还是会有人磕着瓜子评价说:“啧啧啧,这女人真牛!但是她活得太累了。”“她这么成功,背后的辛酸谁知道呢?唉!”“家庭幸福是假的吧?说不定都要离婚了呢。”。

难道到了那个时候,我又开始彰显自己活得很轻松同时拥有不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吗?这些话本身就是把人往坑里带的。(可喜的是,这些观点虽然反应普遍现象,但好在也不是绝对,变革的希望往往就藏在特例里。)

我不希望上述观点成为我找固定工作的理由,也不希望尤其是作为女生的我,要把工作和家庭放在对立面上去权衡。

我没有想过放弃家庭搞事业;也没有想过全身心投入家庭,放弃自己的工作;更不奢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只是觉得,一个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男朋友的我,想这些问题实在有点可笑——我在思考一些我假想出来的问题,只是因为这些问题在别人家出现过。

我随时准备着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也随时准备着全身心的投入家庭,我相信当我将来需要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处理好——就算没有处理好,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能祈求生命赠予我们美好的同时也不带来一丝波折,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解决生活里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小状况,难道不正是活着的常态吗?

我时常想,现在我们的父母,六零、七零后的这一群中年人,这么拼命的希望自己的儿女稳定,年轻的时候是遭过多大风浪,吃了多少不稳定的苦啊!

我们的父母如此的看中老有所依这个好处,是对自己孙子辈多没有信心才会觉得孙子辈不会养父母,或者说是对国家多没有信心、多没有安全感才会觉得自己的儿女万一没有固定工作,老了就会过得凄惨啊!

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体制外的,过得不好父母才会觉得儿女一定要进体制。

可当我家体制内的长辈们也觉得体制内的工作有一种谜之吸引力的时候,我特别想问,这是对自己的工作有多满意,才会想着要把自己的儿女也拉进来!这么一说,体制内的工作似乎被我妖魔化成了一种传销组织一样的存在。

可当我还看见有体制外非常成功的父母也趋之若鹜把儿女往体制里送的时候,我也特别想问,体制外工作创造的这些美好生活和条件,当初究竟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所以才让这些父母如此惶恐的对自己从事的工作避之不及。

而且每次在家因为这个话题争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冷笑一句:“哼,说得像体制内的工作只要考了就一定能考进去似的。”

似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把体制内的工作想得很简单:很容易得到,很容易做,钱也很容易拿。

也似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把体制外的工作想得特别难:要加班,朝不保夕,没有保障。

仔细想想,果真如此吗?未必吧!

青睐体制外工作的人,总是觉得体制内的人过得太平庸,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体制内的工作,这个十年能看到下个十年的样子。”似乎体制内注定平庸,所以不值得过。

可是说这些话的人,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些中央委员的简历?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最基层做起,在他们五六十岁的时候,站在了这个国家的最顶端,你敢说他们活得很平庸吗?

或许你可以反驳,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啊!

对啊,体制外获得成功的人也是小部分啊,只是因为基数太大,所以显得神话多一些而已。

你难道说,一个三十多岁当上局长的人,成就不如一个三十多岁创业成功,事业小有成就的人吗?

生活既然可以在别处,那么岂是一份工作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所能决定的呢?我们的自主性,虽然有时候无法避免的会碰到诸多障碍,但它终归是存在的,除非自己主动放弃。

体制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稳定,而是这些稳定而琐碎,又按部就班的工作,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了一个人的意志,让一个人逐渐安于现状,还固定住一个人的思维,不敢动,不想动,不愿动,更不愿意接受改变,我们称之为被磨平了,或者说是被体制化。

就像《加勒比海盗》里,“荷兰人号”上的水手一样,最终于船融为一体。

体制化存在于每个组织当中,你无法避免,当你找出理由和借口拒绝改变的时候,当你不再学习的时候,当你不再接受新生事物的时候,当你开始以权威的姿态俯视年轻人的时候,当你觉得你没有上升的空间的时候,当你不再挣扎的时候,当你说懒得做某些事的时候……

这些时候,都是你一步步被体制化的印记。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呼吁人们“走出舒适区”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把一张白纸的年轻人们称之为“新鲜血液”。

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会变得陈旧,只是速度不一样而已。

有的人会下意识去保鲜,有的人接受这种陈旧,顺从的走进了历史。

我们也不能说体制化就一定是坏的,社会发展的确需要这么一群安分的人,我们不能强迫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只是,我希望我们的选择能够被理解,被尊重,我们对工作的选择不至于上升到伤害家庭成员间感情的地步,相互的,既然我们不强求所有人都有野心,那么也请长辈们别强求我们放弃自己的不甘寂寞和平淡。

毕竟还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君之蜜糖,我之砒霜”。

你永远无法通过论证得出体制外工作差于体制内工作的结论,正如你同样无法通过论证得出体制外工作优于体制内工作。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工作都一样,勤奋的有心人都不会太差。

一个在体制外混得很差的人,进入体制内就会混得很好吗?工作,总归都是做事,做人,本质不会变,所以说,在哪里做,不会有本质的差异。

一个在商场上风生水起的人,我相信在同样心境下,也可以在政界,在教育界做得很好;当老师当得很一般的人,经商也未必就行——当然,如果这个人当老师当得很一般是因为自己太不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一直不用心工作的话。

这么一说,似乎陷入了一种,只要用心,就能做好任何工作的心灵鸡汤。

其实不然,每个人的资质有差异,我们必须承认;也不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有回报;

人的生命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我们不知道我们会遇见什么人,什么事,我们给自己定的那些目标,规划蓝图,都会因时而变,就像上个世纪的人们憧憬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很多构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有的被低估,有的被高估。

我们唯一确定的,不过是即使生命里充满变数,我们依旧要继续向前——无论是主动拥抱,还是被迫接受。

请别再纠结于到底是去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真的,没有那么难。

所谓的人生选择也没有那么重要得可以决定你的一生——你只有相信当时当下的每个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才能够坚定不移的继续往前走,心无旁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然你会总是活在一种幻想当中:要是当初我做出了另一种选择,我会不会过得更好?

这样的幻想,除了让你当下的处境越来越糟之外,也没有其他作用了。

我们思来想去的选择,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在打造自己人生的最优方案,到头来这个所谓的最优方案,还是扛不住命运的一锤子就碎成渣渣。

所以,体制外还是体制内,有那么重要吗?

唯有不断的接受和尝试。

还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没有想法的人,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不会过得好。

你问我什么叫有想法?

当你开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有想法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