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挑起的对苏"张鼓峰"事件、"诺门坎"均遭惨败后,日本清醒的认识到苏联是一个工业基础优于日本的国家,其军队配备了大量的火炮与重甲坦克,这是岛国出身的日本不具备的,日本以少量兵力进攻苏联无疑是鸡蛋石头。
当时的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的回忆录中这句话刚好诠释当时日本对苏联用兵的态度:“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
但是,当时日本国内大本营并不愿意放弃对中国的入侵,在他看来,苏联的东部地区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跟富饶的中国怎么能比,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德国打工,但是日本并没有这个义务。
所以当希特勒在进攻苏联前夕,希望日本出兵牵制苏联的时候,遭到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的坚决反对,在他看来,进攻苏联跟南侵中国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同时日本也不想让德国人这么快解决对苏联的战斗,唇亡齿寒的道理日本还是懂的,他希望的是一个疲惫的德国,而不是意气风发的德国,为此日本婉拒了德国的请求。
苏联趁机让出部分与日本的争议利益,争取到了所谓的《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可见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就算是盟友,也一样。
1941当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德国东部战线的指挥官里宾特罗甫,希望日本人能够发起进攻,牵制苏联的兵力,捣毁苏联转移到苏联东部的战争工业,争取在严冬到来之前解决战斗。
但是,这一次的日本是真的力不从心,他已将开始了全面侵华,自身陆军百分之70都投入中国战场,希望能够尽快的把中国吞了,但是,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日本陷入了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自顾不暇,而自己仅有的预备队拿去进攻苏联,经过之前的战斗,日本人明白这不现实,要打苏联得倾全国之力,而日本已经做不到了,他被中国拖住了,所以日本无奈的又一次拒绝了德国。
当日本本部做出了,不管苏德战事如何发展都不参与,专心把中国吞下后的决议后,苏联松了一口大气,开始把东部军团的兵力,调往西部前线,大量军工企业也放心的落户西伯利亚。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在中国也越陷越深,他们计划的百日、三个月打下中国的计划,事实证明是不现实的,直到苏联开始在西部战线陆续开始反攻,日本还是没能把中国吞下,此时的日本也更不敢惹苏联了。
苏联元帅崔可夫为中国牵制日本此事还特意的感谢过中国:“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袁载誉)
微信公众号:mikiopp 期待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