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观】技术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不管骑自行车、滑板还是坐公交车,最终到达目的地才是关键。
一
20 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扩大了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与质量。
由于教育技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人们很容易沉迷于技术当中,而淡化了教育目的。
有一位老师,曾经也迷失过自己。
Thomas C. Murray是美国未来就绪学校的创新总监,曾在2002年在课堂实施过设备“一对一”计划,算是教育技术应用课堂的先驱。他说,他当时面临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依然会遇到。当时,他的校长点醒了他,而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帮助每一位使用技术的老师找到教育的重点。下面,是他的自述:
二
2002年春天,我在宾夕法尼亚州巴克斯县教四年级。作为一名老师,到第二年,我就在教室里做到了学生与设备的比例达1:1的程度。
没错,在2002年,17年前,我们的设备和学生的比例就是1:1。
掌上电脑?是的,掌上电脑。
我们当年还登报了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许下的“豪言壮志”:“希望这些设备在五到十年内成为所有学生的标准设备。”
这些设备真的是移动教室的开端。这是头一次,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拍照、在线创作故事、在学校和家里进行信息沟通。2002年,这些设备还是新的。有着很酷的外型。他们是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黄金标准。(尤其是大家一起拿出来的时候!)
在进行这样的试点项目开始几周后,我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其他老师一样,我也想给校长留下好印象。由于知道他要来,所以我的教学计划考虑得很周全。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贯穿始终。我准备在课堂上一直使用技术。我知道这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校长是个脑回路清奇的领导者。他提倡以观察为前提,创造了一种创新的文化,推动我们去冒险,去尝试新事物。他鼓励我们要跳出思维定势,为孩子们做不同的事情,就像他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所做的那样。但是,他并没有陷入困境。他始终清醒地专注于高质量的教学。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到了,我的课也准备好了。这是一堂30分钟的拼写课。在简要地说明了掌上电脑和要使用的软件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正式的课程。在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学生和搭档相互练习着拼写。一个学生会读另一个学生拼写的单词。然后,他们要使用新的Graffity程序,在电脑上写下正确的单词,并发送给搭档,以验证答案。
整个课程,我们做到了:
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当问到问题时,几乎每个学生都举起了手。
每个学生都在执行任务,并遵循我的所有指示。
我的课程完全遵循计划,严丝合缝到每一分钟。
技术一直在使用。
30分钟后,我自信地结束了课程,让学生们去休息。记得当时的感觉特别棒,如同自己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第二天,我的情绪依然很激动、很亢奋,我走到校长办公室想看看领导的反应。我兴奋地认为,能听到他说我前一天的课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迄今为止,我还记得那次谈话,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使用技术的心态,以及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坐了下来,校长一如既往地让我感受到了他的魅力。
他看着我,像每个校长一样。
“你好汤姆,你觉得这节课上得怎么样?”
“我记得自己很兴奋地和大家分享……孩子们100%的投入。整个过程都在使用技术。我的教学计划几乎被严格执行。孩子们认真学习。老实说,我觉得一切都很顺利。”
他微笑着看着我说:“汤姆,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我们想用掌上电脑来……”我开始说。
他打断我说:“不,我问的是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我觉得,他可能误解了。“我们想用掌上电脑来……”
可他又打断了我的话。“汤姆,让我来提醒你。每次我问你关于学习的问题,你就开始谈论技术。”
我咽了口唾沫。他是对的。我是。我有。我是这么做的。
“汤姆,你的学生们被吸引了吗?”“是的。”“100%的时间?”“差不多是这样。”“但是,这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完成学习任务,仅此而已。你运用技术做得很到位,绝对没问题。但是,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我记得当时的我立刻感到了自卑,说实话。我刚才还准备庆祝一下那30分钟的非常低水平的学习,这让我忐忑不安。
他继续说:“我真的认为你创造了这一课,是因为技术可以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因为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你能在6到7分钟内,用铅笔和纸完成同样的事情吗? ”
能!他是对的。
我有些过度关注技术的使用了。使用技术成了我的主要目标,而不是学习。
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技术毫无意义。我也没有觉得跟校长的那次谈话,让我感受到了失败。只是校长及时提醒了我,点拨了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接受挑战,想要再试一次,但先要学会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使用技术。
这是一场难忘的对话。它帮助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并最终改变了我的做法。它强化了我能做得好的事情(运用技术),也把我导向了需要成长的地方(心态、视野、专注于学习)。
时间一晃已经过了17年。现在,chromebook, ipad, pc等等设备都已经出现在了课堂上。在这些年里,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来看,我2002年使用的设备就像小孩子的玩具。然而,多年前我学到的那一课,那一门可以改变我思维方式并帮助我理解的课,现在同样重要,大家也同样需要。
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无纸化”就会被庆祝。今天在社交媒体上,“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工具”就能得到赞美。今天在社交媒体上,“一款必须使用的令人惊叹的新应用程序”就会被重点介绍、推介。
我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像我多年前那样,看不到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它只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它只是一个功能放大器。它不是学习的目标。应用程序、工具和设备并不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学生们只是用它来学习的,仅此而已。
你可以100%地数字化和100%地使用技术来学习。但是校长们,当你用五分钟提倡大家“使用技术”后,把设备、工具交给老师,在检查它们是否应用到位之后,你应该问的问题是:然后呢?接下来又怎样?
因此,我们需要停止庆祝那种表面式的学习,把技术放在它应在的位置上。如果把精力放在它身上,我们就停滞不前,并痴迷于“使用了技术”,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强化纵容了那些浅表的教学,就像我在2002年所做的那样。
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吧。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做到优秀。为了我们服务的孩子,加油吧!同仁们。
更多干货文章,请关注智能观的公众号:zhinengguanym,里面很多方法论、干货与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对话框回复:编码书,获取儿童编码相关书籍。有关前沿教育的问题,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完—
亲爱的朋友:
你有没有过这位老师当年的困惑?
很多时候,我们发心是好的,希望是好的,结果也看似不错,但对孩子的学习,却没有实质帮助。
这需要我们能用理性的思维不断反思;需要身边的良师益友适时提醒点拨;需要志同道合的人切磋琢磨,携伴前行。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安!
智能观 灵米
2019-1-31 于北京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