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的例会,感觉后脱不花和罗胖真的是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给我带来了一些心思考,真的很赞。
快刀篇:
在课程数据呈现方面出现了两个问题:
数据问题:1.数据的重复计算 将精品课中xx次学过的数目由总用户的点击次数调整为购买这个课程的人数
2.数据的漏算 专栏和大师课只计算了阅读文本的数目,没有计算使用音频听课的人数。
我们力求每一个数据都是真实的,不能为了数据的虚假繁荣去做一些功能。而要修正的这些全部数据有50亿,机器运行的话要跑2-3天。
反思: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产品经理对数据的需求并不明确,要求也没有那么精准,导致技术在开发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计算数据,而没有为用户考虑,事实上,这些数据的呈现对用户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以后提需求的时候要有产品意识,对每一个数据要有详细的定义,明白这个数据有什么用,再去动手做,不要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脱不花篇:
目前运营情况:用户达到1775万 向着2000万用户进发。由一个微信公众号做成了app,不仅仅要注重内容和运营,更需要技术、产品等技能。
对于产品用户越来越多,每次出现bug,都会非常紧张,深深地感受到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所以,无论人的标准还是做事的标准,我们都要不断追求高自尊的达成。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我们对自身的这种要求标准,不是一个市场标准,也不是一个竞争标准,而是我们内心的标准,什么叫好。
熊逸对专栏课程将延续两个月服务:熊大大将原定12个月的课程延长到14个月的课程。
原因一: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返场延伸的一些课程,原本课程计划又加入了其他内容,是原计划内容推后了
原因二:得到用户成长较快,要对后面的课程做一些刷新和提高
怎么应对竞争:许岑老师说过一句话,竞争意识会削弱竞争力。一旦你有了竞争意识,其实你就落了下风。因为竞争你就会有对手,有了对手就会限定你自己的空间,你的标准就会受你对手所影响,而不是一个更高的标准。
和用户的关系:说到这个情况,就要说一下我们在跨年晚会的一个情形,我们会让用户用手机拍摄图片“得到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或截图,并附上“我相信”这几个字转发朋友圈的这个行为。我们这么做不是打扰用户、也不是利用朋友圈营销的手段。
原因一:所有标准都比不上我们的用户从内心盼着我们好重要。 原因二:我们希望得到的用户,能把我们当作朋友一样。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产品背后的人和用户的关系。要回到人与人接触的基本面去理解我们的关系,我们的成果或失误是可以共同分享的。用户不是流量不是excel上面一个个数据,用户是活生生的人,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和员工的关系:在一个共同工作的环境里,没有一个人叫公司,我们所有人组成一起变成一个团队,我们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我们和你们一起可以创造一个新东西,创造更多增量,我们是同心协力的。
和老师的关系:同类型的产品选老师的标准是“大V变现”,看重的是粉丝量。大V变现仍是一个存量思维,就是在你这些粉丝的前提下,我提供给你一个变现的新方式,但是你粉丝就那么多。老师有名不一定代表他的学问有多高,他也不一定能够踏踏实实完成一整年高质量的课程输出。
得到选老师的标准:一首先要替老师的长期发展考虑,这个选题能不能帮助老师在这个社会上站住对这个选题的认知。二我们的合作产品和合作方式能不能帮助老师持续获取一个比较体面的收入和一个高级知识工作者应该获取的收取。因为你不能要求老师一边非常清贫的工作,一边说你工作伟大。我们要对老师个人的长期影响力、竞争力和价值实现负责任,和得到合作的每一个老师都可以长期发展
和竞争者的关系:知识服务的赛道已经超出了大多数投资人在两年前的设想。赛道的宽度也超过了外界的想象,这个行业的人员如果在一定竞争意识的影响下,动作出现了一些异化和变形,其实是在替这个行业损失了一名用户,而这个行业做得好,用户的整体数量会上升,总体价值也会上升,所以,在这个市场上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竞争,我们和传媒行业、出版行业的协同产生的影响都超出了竞争的影响。
罗胖篇:
得到的基本方法论:所有的存量竞争我们都不参与,我们所做的是要找到荒原感。
对于存量竞争,不管我们把别人的技术,别人的套路用得多么精熟、放心,最后结果一定是失败的。赛博空间有一个铁律,就是网络效应一旦形成,你怎么追都追不上。所以正常的商业竞争的思路都是市场有一个存量,然后我在里面割走多少市场份额,而我们是要找到一个荒原区,是创造新物种,我们三年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升维。
如果知识服务这一行做不好的话,再去做什么?保姆培训。简单分析一下: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对保姆这一行的需求会变大,同样对保姆的服务水平要求也会提高。假设一个保姆的一个月的工资是15000元,我们有1000名保姆人员,那么这个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创业就是只要你针对一个社会需求,他有这个上升空间,基本品质没有被满足,去一点点思考、迭代,想方法,自然就会变成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