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要哪种咖啡?
--爱尔兰咖啡。
--请问需要加眼泪吗?
--啊?什么?
美酒加咖啡这要从关于爱尔兰咖啡的浪漫凄美的故事说起:
一个都柏林机场的酒保邂逅了一名长发飘飘、气质高雅的空姐,她那独特的神韵犹如爱尔兰威士忌般浓烈,久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倾慕已久的酒保,十分渴望能亲自为空姐调制一杯爱尔兰鸡尾酒,可惜她只爱咖啡不爱酒。然而由衷的思念,让他顿生灵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及失败,他终于把爱尔兰威士忌和咖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调制出香醇浓烈的爱尔兰咖啡。一年后,酒保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思念的女孩点了爱尔兰咖啡。当他为她调制时,他再也无法抑制住思念的激情,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用眼泪在爱尔兰咖啡杯口画了一圈……所以,第一口爱尔兰咖啡的味道,总是带着思念被压抑许久后所发酵的味道。只可惜那个空姐始终没有明白那个酒保的心意……
久而久之,他们俩人变得很熟识,空姐会跟他说世界各国的趣事,酒保则教她煮爱尔兰咖啡。直到有一天,她决定不再当空姐,跟他说Farewell,他们的故事才结束。他最后一次为她煮爱尔兰咖啡时,就是问了她这么一句:"Want some teardrops?"她回到旧金山的家后,有一天突然想喝爱尔兰咖啡,找遍所有咖啡馆都没发现。后来她才知道爱尔兰咖啡是酒保专为她而创造的,不过却始终不明白为何酒保会问她:"Want some teardrops? "
这个故事有不同版本,但大概就是这样,重要的元素是:痴情的调酒师、美国空姐、都柏林机场、旧金山。据说,这个故事是被蔡智桓的作品《爱尔兰咖啡》发扬光大的,不知你看完之后感受如何?
蔡智恒 / 郭莉玲的《爱尔兰咖啡》,豆瓣评分7.5,呵呵美酒加咖啡,浪漫又凄美。
抹几滴眼泪,一杯又一杯。
但这个故事是假的。
说起爱尔兰这个国家,我脑中跳出的是电影《P.S. I Love You》、童话的般的小说《寻找时间的人》、不管比分多少都一直高唱《The Fields of Athenry》的绿衣爱尔兰球迷、威士忌、健力士啤酒、奇怪的盖尔式足球以及我搞不太懂的他们跟英国之间的纠葛……所以我还真有点神往。
假的说完该说真的了。
1940年代的一个冬夜,一帮美国游客在爱尔兰的香农机场(Shann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不是都柏林机场喔)起飞后返航,一个叫Joe Sheridan的主厨级别的大师为了给这些倒霉的美国佬送温暖,就在咖啡里加入了威士忌。当有人问这咖啡是不是巴西咖啡的时候,Joe自豪地回答说:这是爱尔兰咖啡。这被认为是“爱尔兰咖啡”名称的来源。虽然爱尔兰人在19世纪初就这样把咖啡和鸡尾酒混着喝了,但在Joe之前还从没有人把这饮品当回事,更没人这么正式地把它称作“爱尔兰咖啡”。
几年之后,旅行作家Stanton Delaplane也在香农机场喝到了爱尔兰咖啡,回到旧金山后把爱尔兰咖啡的做法告诉了他常去的Buena Vista Cafe(Buena Vista是西班牙语"good view"的意思)的老板Jack Koeppler。两人像着魔一样,废寝忘食地研究如何让爱尔兰咖啡口感更美妙、哪种奶油能漂浮在液体上而不下沉。所以,假故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及失败,他终于把爱尔兰威士忌和咖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人不是什么机场酒保,而是Stanton Delaplane和Jack Koeppler。
这有点像爱迪生发现钨丝的故事,所以爱尔兰咖啡是1%的灵感+99%的汗水,而不是1%的眼泪+99%的咖啡和威士忌。
Buena Vista Cafe的爱尔兰咖啡可以说,这些美国人重新发明了爱尔兰咖啡,至此,商业化的爱尔兰咖啡已经跟爱尔兰关系不大。随后,爱尔兰咖啡风行旧金山,就连时任市长也帮忙解决奶油漂浮问题。所以,不是空姐找遍旧金山都找不到爱尔兰咖啡,而是满旧金山都是爱尔兰咖啡,根本不用找。
“旧金山找不到爱尔兰咖啡”vs“爱尔兰咖啡风行旧金山”,如果一个故事假到颠倒黑白的程度,那它就该去死了。这个假故事我在一家中国咖啡馆里听人讲的,讲故事的人吐槽着这家咖啡馆里贩卖的所谓的爱尔兰咖啡——威士忌+espresso+牛奶+打发的奶油+威士忌,装在马克杯里。
正版的爱尔兰咖啡是,爱尔兰威士忌和咖啡大概按某种比例混合,再加一块黄糖,加热,在沸腾前让糖融化,然后在顶端加上未打发的奶油,装在爱尔兰咖啡专用的鸡尾酒杯里。
加热不过,真故事也并非一片和谐。在Buena Vista Cafe卖掉了3000万杯爱尔兰咖啡之后,Stanton Delaplane表示他已经厌倦了爱尔兰咖啡。他的一个小伙伴给了个差评说,爱尔兰咖啡毁掉了3种味道原本味道美妙的东西——咖啡、奶油和威士忌。
如果让我选,我也更愿意让这3种东西在我的胃里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