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脱贫攻坚之年,每周有3-5天在村里驻点,每当晚上走访回来,躺在床上,打开喜马拉雅聆听张怡老师播讲的《红楼梦》,工作压力就能得到缓解,不安的心灵得于安放。
张怡老师的播讲绘声绘色、忠于原著、又跳出原著品原著,让我在驻村的哪几个月里,一有空闲就听得如痴如醉,伴着张老师的播讲入眠。
今天重新开始,用每天半小时重读红楼。如何读呢?自己曾在2012年6月在红楼《前言》空白处写道:“读红楼,如煨汤,用文火,慢慢熬,味道才能出来!”
的确如此,《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的书,囫囵吞枣显然不会有什么意思,但如我等普通读者,也不必如专家学者用探究般的态度去读,喜欢就好,不必太认真。
作者开篇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的期待,就是我们品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