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借林徽因诗歌(后被改编成歌曲)而作。因简书平台无法插入背景音乐,故该篇效果不及有背景音乐的微信平台。若对这首歌感兴趣,不妨移步微信平台:“华迅的小河沿“欣赏~文末有二维码,扫扫即可~
【莲】
词: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轻舸出江河附记: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觉得它很独特。独特在它的细腻,它流露出的那缕坚强,及明了世事后的那股从容。不过当时并没因这份好奇去搜填词人。
某次闲来无事,躺着翻林徽因的诗文,无意中看到了这首诗。讶异于原来这并非只是一首歌词,而是林的诗作。再听,这“歌词”之于我的味道就浓了,毕竟对“填词人”有一点浅薄的了解。
对这位林下美人,后人褒贬不一。大家更多地了解“太太的客厅”,知晓泰戈尔访华期间她曾与徐志摩全程陪同,并饰演了泰戈尔名作《齐德拉》中齐德拉公主等诸如此类的光鲜优雅的活动。
我曾零星地翻过她的一点东西。诗文,设计的围巾图案,建筑绘图,也大概了解一点关于她的活动及经历:参与国徽设计,与丈夫梁思成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全国各地,做着古建筑的测绘与保护工作,抗战爆发后在李庄拖着病体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我们渴望臻于至善,事实是人无完人。不要对一个人有太多苛求。苛责他人之前,想想我们是否做到了人家的边角?若没有,出自我们的苛责反倒是自轻自贱了。这种态度适用于对林徽因的评价,更适应于前段时间的《大鱼海棠》:如果你未曾设计出可与其相媲美的任何一幅画面、任何一种动画效果,并能将二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就不要轻率地放毒舌去咬别人——毕竟十二年磨一剑的初衷是趋向完美——谁又能尽善尽美?
撇开他人对林徽因私人感情生活的评头论足,我从心里是喜欢她的。喜欢她的直爽与坚韧,她的才情与性情。喜欢她感性的丰沛与理性的清晰——这大概是一个人最好的样子。
之于她,感性的丰沛在诗在文在戏剧,在音乐在绘画,更在其视为神圣使命的建筑学上。
据记载,从1930年至1945年,梁林夫妇曾用这15年时间走遍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古建筑物2000余个。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写道,“母亲爱文学,也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往往是灵感来时才欣然命笔,更不会去‘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对于古建筑,她却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作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的。”正是这一个个的小篇章,叠合出这样一个争议至今的女子——她或不曾料到自己的身后名竟如此火爆。
之于她,理性的清晰在其选择了可以守望同一个方向的梁思成为伴侣,而非沉溺于浪漫的康河中“一晌贪欢”的徐志摩;在其察觉自己对金岳霖生出情愫后,坦然告知梁思成(这该是怎样的一份信任)的率真,并最终做出了理智的决定。
回到这首《别再挽留》。我最早听到的版本,并非何辉演唱的男声版,奇怪的是再没找到此前听过的女声版。似乎以柔美细腻的女声来演绎其中情绪的流淌更入味些,但当何辉唱出第一句时,我的心便跑到了习华林老师拍摄的那一系列莲上,便看到了林徽因短暂丰富且坎坷的一生。
诗歌原名《莲灯》。林徽因将心喻作一盏微微莲灯,虽只一剪烛光,也要让其骄傲地捧出属于它的辉煌;虽照不亮崎岖人生的前后,却在这一明一暗的一生里,体悟出属于它的秘奥。
最爱莫过“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画面灵动而旷达,在命运的际遇中抱持随遇而安的心态,等待阵风将其向远处推送了去……人生如寄寄似家,我们只不过是洪荒宇宙间的一只蜉蝣,看清这点,也就“认识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飘忽的途程便是一个美丽的梦了。
《莲灯》是林徽因一生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对你我人生旅途的映照?
愿你我皆能擎好自己手里那盏莲灯,捧出属于我们内心骄傲的辉煌。
“莲灯”(摄/习华林) ps:何辉演唱时将“秘奥”唱成了“奥妙”,不知大家是否闻到一股浓浓的洗衣粉味道… HX_Small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