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凯作品
自从2011年,国家颁布《低空开放指导意见书》以来,通用航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我,有幸作一个参与者,目睹了业界的如火如荼,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在通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那些坑。
而国务院,在今年5月,颁布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国务院令,从政策层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可以说,通用航空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不过,我认为,正因是春天,必须跨越寒冬,春天才是四季的春天,而现在应该还处于寒冬的尾巴,而尾巴长度,决定了春天到来步伐的快慢。
正是由于寒冬的尾巴还具有相当的威力,扫过之处,必留下坑,而这些坑,却被不少新建的通用航空运营公司踩到了,坑的伤害程度也是不小的,有点关门歇菜了,有的每年亏损好几千万…。
为了在春天到来之前,避免更多的人踩坑,我就为想从事通用航空事业的人,说说那些年都踩过的坑。
坑一:成立航空俱乐部。这个坑,貌似很浅,没啥伤害,其实不然,有公司认为,门槛低,CCAR91部审定就可以搞定,等筹建完成,并通过合格审定,却找不到运营模式,比如让人体验飞行,卖个几百万的卡,就会有人入会,却未曾想,市场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好,如果没有资本金支持,早都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更有甚者,违规黑飞,但运气不好,摔飞机死人了,直接被勒令关停。都是着急忙慌的上,却匆匆忙忙的死,因此,本人认为,这是超级大坑,排行坑首。
坑二:水上飞机运营。这种运营模式,貌似高大上,而且,容易造势。因为国人都是以陆地上的飞行为主,还没有乘坐过甚至见过飞机在水面上起飞降落,极易产生轰动效应。而前两年,国内成立了首家水上载客运营的公司--美亚航空,而且民航局在没有适合的规章情况下,首开先河,从英译版直接引进,改版成中译版手册,审定通过,不得不为美亚航空点赞。而国内另一家公司跟风而上,且搞得声势巨大,一年之间,引进十几架飞机,可惜,飞行员数量和质量跟不上,管理更加没到位,加上所谓的公司原因,碰上运气这个说词,在今年7月,整了个机毁人亡的大事件,被民航局暂停运行。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真正的盈利的运营模式没找到,所运营的飞机只能乘坐10人左右,票价和运营成本根本不能持平,导致只要飞行就亏本,不飞还是亏的窘境。诱惑多,坑也大,容易被踩上,列为排行第二的坑。
坑三:小型短途运输。这种飞行模式,也叫通勤飞行,这种飞行,其实在国外很普遍,其实就是支线航空模式的延伸,但在国内,由于没有比较匹配的机型,而且,在低空管制未曾开放的今天,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目前看起来运营状况比较好的内蒙通航,适应机型运12和塞斯纳208,运12最大客座19座,运营成本也不低,飞机飞行的体验感不算好,票价也不高,如果没有内蒙政府购买小时,同样支撑不下去,甚至可能连工资都难以发得出,所以,这种成功难以复制。
坑四:不以运营为目的成立的通用航空公司。前些年,在政策刚开始萌芽的时候,成立了不少想借壳与政府谈条件,实为圈地做房地产的通航公司,其实,我很想说,这些功利很强的公司,为了满足公司成立的基本条件,弄了几个飞行员和维修人员,满足审定基本要素,但没有为所招员工考虑,因为飞行员必须要有小时积累才能作为升级和技术保持为必要条件,而且维修人员,也是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熟练维修技术,如果,不以运营为目的,基本就是断了飞行技术成长之路。只能说,如不小心入了这些公司,而且,还签了死合同,那就基本算掉大坑里了,想要出来,光打官司,就可以把人折磨遍体鳞伤。在这里,说一句狠点的,不以运营为目的成立通航公司,基本就是耍流氓,而且,在目前以习总书记为核心领导的国家,肯定灭了生存之路了。还是奉劝,不要轻易做这些坑了,坑人,但最终,只会坑了老板您自己。
以上是目前个人感觉在通航发展中,极易掉入的坑,以示警醒正在或者准备投入通航建设大潮的大佬们,赚钱不容易,投资需谨慎。
本人以后还会继续为大家揭开坑的面纱,暴露在阳光下面,还可以给出拆坑招法。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加微信私聊,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这些年,通用航空踩过的那些坑